中國首次發表司法改革白皮書 改革堅持從國情出發
北京10月9日電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日發表《中國的司法改革》白皮書。白皮書強調,中國司法改革始終堅持從國情出發,既博采眾長、又不照抄照搬,既與時俱進、又不盲目冒進,堅持群眾路線,堅持依法推進,堅持統籌協調、總體規劃、循序漸進、分步推進。
這是中國政府首次就司法改革問題發布白皮書,全文約1.8萬字,由前言、司法制度和改革進程、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加強人權保障、提高司法能力、踐行司法為民、結束語等內容組成。
白皮書指出了中國司法改革的目標、原則和進程。白皮書說,中國司法改革的根本目標是保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為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長治久安提供堅強可靠的司法保障。
白皮書稱,中國司法改革堅持群眾路線,充分體現人民的意愿,著眼于解決民眾不滿意的問題,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和檢驗,真正做到改革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堅持依法推進,以憲法和法律規定為依據,凡是與現行法律相沖突的,應在修改法律后實施。
白皮書指出,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就開始了以強化庭審功能、擴大審判公開、加強律師辯護、建設職業化法官和檢察官隊伍等為重點內容的審判方式改革和司法職業化改革。從2004年開始,中國啟動了統一規劃部署和組織實施的大規模司法改革,從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影響司法公正的關鍵環節入手,按照公正司法和嚴格執法的要求,從司法規律和特點出發,完善司法機關的機構設置、職權劃分和管理制度,健全權責明確、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高效運行的司法體制。中國司法改革走向整體統籌、有序推進的階段。
白皮書稱,從2008年開始,中國啟動了新一輪司法改革,司法改革進入重點深化、系統推進的新階段。改革從民眾司法需求出發,以維護人民共同利益為根本,以促進社會和諧為主線,以加強權力監督制約為重點,抓住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關鍵環節,解決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障礙,從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加強司法隊伍建設、加強司法經費保障等四個方面提出具體改革任務。目前,本輪司法改革的任務已基本完成,并體現在修訂完善的相關法律中。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中國司法改革也將進一步深入推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