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病防治應以預防為主
法制網北京10月26日訊 記者 于吶洋 “職業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這次是第二次審議,草案修改得不錯。這次修正案草案最大的亮點是進一步明確了執法主體,明確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為主管部門。”達列力汗•馬米汗委員說。昨天,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分組審議職業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
達列力汗•馬米汗委員說,職業病防治法主要是有兩個層面的問題,一個是防的問題,一個是治的問題。現在出現的很多職業病,關鍵是預防環節的問題引起的,預防環節把握得好,職業病完全可以防止。
“應該更多強調職業病的防治,以預防為主。在職業病的預防、診斷、治療救濟和賠償等一系列環節中,預防最為重要。因此,在此法案中要關注預防,促成預防機制的建立和落實,同時還應強化賠償機制,加大對違法的處罰力度,要確立權利主體,明確責任歸屬,加強有效監管,使相關法律條文更加完善。” 卓新平委員說。
“從目前職業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的條文看,企業的違法成本還是比較低,例如第17條,明確規定建設項目在可行性論證階段,應該向安全生產監督部門提交危害預防評價報告,審核同意后,有關部門才能批準項目建設。第18條,也是明確規定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建設項目的設計,應當經安全生產部門審查,符合規定才可以施工。如果建設單位和企業違反了第17條和第18條的法律規定,應該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呢?第70條規定建設單位或企業所承擔的法律責任有警告、限期整改、罰款,最重的才是停建和關閉。明顯來看,違法的成本太低,企業未批先建,被發現了,還有很多選擇,最重的也就是停建和關閉。我建議,如果企業和建設單位違反了第17、18條規定,在法律責任方面,應該首先是明確停產停建,根據情節輕重,再給予罰款、整改或關閉的懲罰。” 侯建國委員建議。
“現在通過修改職業病防治法,切實加強職業病的監管和維護勞動者的健康、生命權益是非常必要的。”鄭功成委員建議,職業病防治法修訂以后,安監機構的職責加重了,應該加快體制調整。此外,建立職業病救治基金很有必要。一方面,由于勞動者流動性強,勞動關系不太穩定,確實存在著一批找不到雇主也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的職業病患者,這個群體的利益急切需要維護。另一方面,將這個群體簡單地納入到醫療保險里來也不太恰當,因為醫療保險基金是所有參加醫療保險的人繳費形成的公共基金,要用這筆錢治理職業病,實際上是醫保參保人替雇主承擔責任,這是不合理的,而讓民政部門給予醫療求助也不可能解決問題,因為醫療求助非常有限,不可能解決一個要長期治療和維持的職業病患者的康復與醫療問題。“因此,我建議參照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第三者責任保險建立救助基金的做法,設立職業病救治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