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趕我超龍騰虎躍龍里成民營經濟發展熱土
你趕我超龍騰虎躍
——龍里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熱土
坐落于龍里工業園區的貴州長通集團今年可望實現8億元的產值。該集團董事長張釗高興地說:“我們長通2003年從一個1000多萬元規模的電力線路器材小公司來到龍里8年,現在僅在龍里就裂變發展了長通電氣、新曙光電纜、長泰源節能建材等企業,實現企業數、產值、上交稅金、企業員工人數等五個翻番,是這片熱土孕育了我們這些民營經濟。”
長通集團的快速發展成為龍里民營經濟發展的真實寫照。近些年來民營經濟在龍里迅速發展,目前涵蓋了醫藥、冶煉、電器制造、采礦、食品、旅游、房地產、交通運輸、餐飲等行業,已成為龍里經濟的支柱。截至2011年8月底,龍里縣共有民營企業502戶,從業人員8478人,注冊資金13億元;個體經營戶4360戶。2011年1至8月,龍里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上交稅收18967萬元,占同期龍里稅收總額26910萬元的70.5%;1至8月龍里縣規模工業總產值為356286.3萬元,民營經濟占79.7%。
1992年,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張芝庭兄弟倆帶著自己的專利產品“腳癬一次凈”,來到熱情的龍里縣谷腳鎮投資建設神奇制藥有限公司。高效周到的服務承諾和寬松的發展環境,讓他們從這里走向世界,發展成為一個跨醫藥、食品、酒店、房地產等行業的企業集團。
“神奇”的示范帶動引發“神奇效應”,富華、弘康、良濟、瑞和、百強等10多家醫藥企業和其他企業入駐龍里,小小的谷腳鎮成長為谷腳醫藥工業園區,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全國鄉鎮企業工業園”,被貴州省人民政府認定為省級工業開發區。在龍里這片沃土上,一些原來到這里打工的外來人員成長為私營企業主,開辦了各類企業、超市商場等;一些規模、資金小的個體戶不斷成長壯大為實力雄厚的公司、企業。隨著非公經濟總量的增加,企業素質進一步提升,11戶醫藥企業通過GMP改造并不斷發展,“神奇”品牌成長為中國馳名商標,在全國享有巨大影響力。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消費、運輸、飲食等產業,同時有效解決萬余農村富余勞動力和城鎮待業人員的就業。
多年來,龍里縣民營企業捐資扶貧濟困、救災、捐資辦學等近5000萬元。從當年谷腳鎮農民企業家張正良捐資50多萬元辦學,到今天的神奇、龍騰、長通等企業慷慨解囊,捐助貧困學生,參加抗凍救災,抗震救災,抗旱救災,參加龍里新農村建設等,義無反顧地承擔著社會責任。
近年來,龍里縣委、縣政府依托毗鄰省會貴陽的交通區位優勢,大力實施城市經濟帶動戰略,規劃建設貴龍城市經濟帶,建好龍里工業園區,增強對民營企業投資的吸引力。龍里先后出臺一系列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措施及服務制度,進一步明確政治上給信任、政策上給優惠、服務上給方便、發展上給扶持、經營上給指導;不限發展比例、不限發展速度、不限經營方式、不限經營規模、不限經營范圍的“五給”、“五不限”措施;多次修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把土地、稅費、扶持、服務承諾、對引資者的獎勵等政策具體化;建立縣四家班子領導聯系企業制度和招商引資聯席會議制度;民營企業主對執紀執法部門和相關部門的民主評議制度;縣委、縣政府領導及相關部門每月到企業調研制度;重點企業保護措施等。每年召開一次民營企業主座談會及民營經濟表彰大會,征求非公企業主對政府服務上的意見和建議,表彰獎勵對民營經濟發展中有突出貢獻的企業和個人。
在產業導向、高新技術產品技改貼息和拳頭產品的扶持貸款服務等方面,龍里積極鼓勵、引導、扶持非公企業進入以生態、休閑、康體觀光為重點的旅游開發領域;支持發展第一、二產業的企業發展;以承包、租賃、收購、兼并、參股等形式參與國有、集體企業的改革改制;鼓勵投資非義務教育、文化、體育、信息、環保、新舊城改造項目等產業。目前,僅落戶龍里的賓館飯店和度假山莊就有14家,參與教育、生態建設、城市改造的非公企業20多戶,參與國有集體企業改制的3戶。
為了讓投資5.1億的民營企業浙江紅獅水泥項目得到更好的發展,龍里在財政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兌現承諾,投入2200多萬元解決企業出行道路等問題,讓企業安心在龍里發展;為了及時協調解決貴州乾方源、貴州豐達凱萊等新進工業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龍里縣領導多次帶著企業負責人跑省、州有關部門,扎實解決問題。。
目前,隨著貴龍城市經濟帶路網的全面動工,非公經濟在龍里呈良好發展態勢:紅獅水泥二期項目、貴州恒力源林業科技公司林板一體化項目、西南藥都生態城項目、蕓臺·芷岸項目、龍城國際廣場項目、歡樂水世界項目等不斷推進,覆蓋面更廣,一家家民營企業在龍里的傾力澆注下扎根、結果,正在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