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資源優勢促縣域經濟騰飛
——仁懷市依托釀酒優勢打造千億元產業觀察
從赤水河畔到茅臺工業園,從仁懷名酒工業園區到農業示范基地……龍年的中國酒都大地商潮涌動,新風撲面。
仁懷是一個以酒為支柱產業的縣級市。近年來,該市在發展縣域經濟進程中,緊緊抓住自己的優勢資源——茅臺酒釀酒資源,大力發展白酒產業,帶動各業發展,實現縣域經濟騰飛。
2011年,仁懷市完成生產總值272億元,比上年增長20%,經濟總量接近遵義市的四分之一。財政總收入65億元,增長56.6%;固定資產投資92億元,增長91.7%。各項經濟指標綜合增速排名全省第一。縣域綜合實力從2006年的西部百強縣市第48位上升到第31位,從2006年的全省經濟十強縣市第6位躍居全省第1位,入選2011年度全國縣域經濟科學發展“十大范例”城市。
以酒強市高舉“一看三打造”大旗
“仁懷要堅定不移地把白酒產業作為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做大做強。”市委書記房國興告訴記者,省委、省政府提出“一看三打造”的宏偉目標,要求用5年至10年時間,把茅臺酒打造成“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把茅臺鎮打造成“中國國酒之心”、把仁懷市打造成“中國國酒文化之都”,最終實現“未來十年中國白酒看貴州”。如今,“一看三打造”已成為仁懷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催化劑。
以酒立市,以酒興市,以酒強市,是仁懷上下的發展共識。近年來,該市緊緊圍繞茅臺集團“三步走、三跨越”戰略規劃,茅臺環境整治工程高效推進,茅臺循環經濟工業園一期工程建成,國酒工業園區完成規劃設計,廠市合作全面深化,國酒茅臺跨越發展,茅臺酒產量達到3萬千升,產值從前幾年的54億元增加到200多億元,茅臺集團成為強力推動仁懷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的“大心臟”、“發動機”。
與此同時,仁懷利用赤水河流域獨一無二的釀酒資源,大力規范和發展地方酒業,目前,地方酒業正加速向園區聚集,仁懷名酒工業園區開工建設項目達23個,完成投資30億元,地方酒業規模、產值、稅收和就業全面增長,成為加速工業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品牌強市戰略也取得顯著效應。“茅臺”品牌被尊為國家名片;“仁懷白酒產業集群”上榜“第三屆中國百佳產業集群”,被工信部授予“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培育國家、省級及行業名牌產品55個,4個白酒品牌入選“貴州十大名酒”,全市白酒產量已從2006年的9.8萬千升增至22萬千升,產值從70億元增至232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從50億元增至180億元。
用足資源傾力打造千億元白酒產業
房國興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們將用好用活優勢資源,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實現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實現全面、協調、惠民生、可持續的發展。”他說,最重要的是要把資源用到極致,一是要用好用活茅臺酒獨一無二的釀酒資源,二是要用好用活茅臺品牌引領的帶動資源,三是要用好用活省委、省政府支持仁懷加快發展的政策機遇和社會資源。
在剛剛閉幕的省十一屆人大六次會議上,省長趙克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我省要加快仁懷名酒工業園建設,申報“仁懷醬香型白酒”地理標志,打造“貴州白酒”品牌。明確加大白酒技改和資產整合力度,組建“大茅臺集團”,加快把茅臺集團公司打造成千億元級企業。
從“一看三打造”到“申報地理標志”,省委、省政府支持仁懷加速發展的力度之大,可以說前所未有。仁懷順勢搶抓機遇,正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工作力度,聚集更多的優勢資源,在航空服務、道路交通、用地規劃、環境保護、原料供給等方面,全力支持茅臺和地方酒業做大做強。
圍繞“一看三打造”目標,仁懷市正重點加快仁懷名酒工業園區、中國白酒檢測檢驗中心仁懷實驗室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大幅提升地方酒業生產能力和市場效益。同時提出規劃:到2016年,培育規模白酒企業100戶以上,力爭50戶以上成為貴州白酒品牌企業,新培育中國馳名商標5件以上、省級著名商標和地理標志產品100件以上,形成10個以上國內知名品牌和一批省級品牌,把仁懷建設成中國最大的醬香型白酒生產基地。
記者在采訪中欣喜地看到,在仁懷大地上,國酒工業園、名酒工業園、循環經濟工業園、配套產業園的科學規劃和快速實施,正構建起支撐仁懷白酒“千億元”產業的美好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