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公司負責人談投資文化產業:團隊管理很重要
來源: 中國文化報
“在當前整個資本市場對文化產業偏熱的情況下,作為投資人更需要冷靜。”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劉澤輝說。
劉澤輝是在日前舉行的2012首屆文化產業商業模式創新與高成長論壇上作出上述表述的。對于十七屆六中全會對文化產業釋放出的積極信號,不僅是劉澤輝,著名國際投資機構IDG資本合伙人李豐等幾位投資家都表示,隨著更多的資源和資本進入文化產業,對投資機構將帶來更大挑戰。
投資家如何判斷投資方向?他們心中優秀的文化企業是什么樣的?2012年,他們又準備將金手指點向誰呢?
達晨創投目前管理資金105億元,投資企業累計140家,其背景是湖南廣電集團,因為有這樣一個文化背景,所以達晨創投一向比較重視文化產業。曾成功投資藍色光標,推動藍色光標公共關系機構成為“中國公關第一股”的達晨創投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徐慧以其經歷為例,表示團隊管理能力是她的第一考量因素。
“文化產業是一個創意產業,主要靠人。這個行業的黏著度較低,如何黏住客戶,在于團隊做出來的東西和管理售后服務要強。”
“藍色光標的全球化客戶群,已經把這種示范效應顯現出來。”徐慧說。
事實上,像徐慧一樣,將團隊管理和整合資源能力作為首要考察對象,是投資機構面對文化企業時的慣常做法。同時,商業模式也是重要考量因素。李豐說:“土豆在微視頻傳播上提供了最優化的解決方案。對這種文化模式投資,更多考慮是對未來市場和解決方案的一種探討,考慮這個市場本身到底有多大,用這種模式到底能不能解決問題。”
對于2012年的投資重點,李豐表示文化產業尤其是媒體行業一直是IDG資本的投資方向之一,平均每年有10億元專項基金,投資30至40個項目。而IDG資本副總裁、專門負責媒體基金的歐陽鯤表示,2012年IDG資本將更關注文化產業給消費類產品帶來的機遇,比如,動漫給玩具業帶來的機遇。
“達晨創投去年成立了30億元的文化產業基金,計劃在3到5年之內投完,一年可能要投出5億至8億元,一般一個項目投資在1億元左右。”徐慧表示,“目前我們也看了很多項目,如印象之類的影視劇制作公司和網游、出版發行等等,但我們很謹慎。”
博大創投董事總經理曹海濤把2012年的重點放在了“進圈子”上,“現在投資企業進入這個圈子很重要,包括影視圈、出版圈等,如果圈子進不去,一直以一個外行人眼光看這個企業是很有風險的,我個人希望在2012年進一步了解文化圈,盡量避免作為一個外行人了解這個行業。”
而擅長互聯網投資的戈壁資本董事總經理童瑋亮表示,今后將投資200萬元在移動互聯網方向,“移動互聯網產業鏈非常多,我覺得用戶生產內容已經成為主流,這些內容能夠有效傳播,形成一種達人牽引眾多小圈子的用戶群體進行傳播的移動互聯網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