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稱證監會主席肖鋼16日將發表長篇講話
時間:2016-1-15 14:41:41 | 信息來源:鳳凰財經 | 發布者:admin
本文來自公眾號:一條財經
據權威人士透露,1月16日,2016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將在中國證監會機關召開。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是中國證監會一年中最重要的會議,肖鋼將在會議上發表長篇講話。肖鋼2013年3月任中國證監會主席,到現在已經召開過兩次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
2014年是1月21日召開,肖鋼發表了《大力推進監管轉型》的講話。
2015年是1月15-16日召開的,肖鋼發表了《聚焦監管轉型提高監管效能》的講話。
每次會議都會印發上一年證券期貨監管工作總結及今年重點工作安排。
過去的一年,資本市場“風起云涌”,今年的監管改革也是“道阻且長”。
2016年1月16日的講話稿如何寫,肖鋼主席必定是煞費苦心。
每次肖鋼“被辭職”的時候,都有一些媒體幫肖鋼總結,然而多數不嚴謹也不客觀。而且每次總結都會提到一個舊聞,2012年肖鋼接受鳳凰衛視[-1.65%]專訪時說的:一生唯一做對的是娶到才貌雙全的夫人。
今天,一條財經不說段子,認認真真梳理一下,肖鋼在16日講話中不得不說的十件大事:
1、最大的難題:如何直面歷史罕見的股災
股災與救市,這無疑是去年給投資者印象最深,也是肖鋼必須總結的頭等大事。
6月15日至9月17日,滬指從5178點快速跌落至2850點。
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千股漲停,成千上萬投資者被強平。
后來以證金公司為代表的國家隊進場,一行三會以及國資委、財政部、公安部等多部門救市,才避免所謂系統性金融危機的發生。
股災讓肖鋼處在輿論漩渦的中心,以至于數次“被辭職”。
股災是如何發生的,這是肖鋼必須回答的問題。
一條財經認為,總的來說還是股指短期內漲幅過快過高。
具體來說去年6月開始的第一輪股災是證監會縱容高杠桿之后暴力去杠桿和不合理的IPO打新制度共振;
8月開始的第二輪股災是因為證監會清理配資和8·11新匯改突襲共振;
今年年初發生的第三輪股災則主要是因為不合理的熔斷機制造成的,外加經濟L型發展形勢預期,大股東減持禁令到期和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共振。
客觀地說,肖鋼對股市過熱是有清醒認識的,也多次進行了提醒。然而,在一些人鼓吹“改革牛”的背景下,肖鋼的風險提示還被認為是不合時宜。
無論如何,誰也沒有預料到問題的嚴重性。
2、最大的政治:如何落實中央對股市的新要求
在習近平訪美前夕,首次談及股災與救市,以后多次談到股市。
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時指出,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對要建成什么樣的股市提出了非常具體的要求。
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針對股災與救市中暴露出來問題,以及金融混業經營的新情況,提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要求。
相信肖鋼的講話會對要建設一個什么樣的股票市場,如何實現習近平的4個要求提出非常具體的措施。
當然大金融監管體制改革不只是證監會一家的事情,肖鋼的講話會涉及這個問題,但不會談太多。
3、最大的政績:注冊制改革如何把握好節奏
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本來是肖鋼最大的政績,但因為股災而推遲。
注冊制是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以來中國證券市場最重大的基礎性改革,也是實現習近平對股市4個要求的根本之路。
世界上主要交易所股票發行都是注冊制,只有兩個例外,一個在中國,另外一個也在中國。這不是為了模仿魯迅句式的段子,而是真實情況。上交所、深交所實行的股票發行核準制,以及十年的前“非流通法人股”都是世界股壇奇葩,中國特色。
對于注冊制改革,從他任證監會主席開始就是極力推進的。
在去年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肖鋼表示,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是2015年資本市場改革的頭等大事,是涉及市場參與主體的一項“牽牛鼻子”的系統工程,也是證監會推進監管轉型的重要突破口。
因為股災證券法修訂推遲,肖鋼決定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的非常規方式推進。
去年12月27日通過的授權決定,自2016年3月1日施行。因為年初的股災3.0,估計注冊制的推進會比肖鋼此前想象的要慢。
注冊制對中國總體經濟來說,是一個重大利好,但從短期來看,注冊制會對市場形成一定沖擊。所以把握好改革實施節奏和上市公司數量非常重要。
2015年的講話中,肖鋼其實也提到注冊制改革可能面臨4個風險和問題,以及應對措施,今年肖鋼應該會更加重視風險,提出更加靠譜、更細致的應對辦法。
4、最大的壓力:證監會高官紛紛落馬
2015年9月16日,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
11月13日,證監會副主席姚剛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
另外,中信證券[-4.42% 資金 研報]眾多高管的集體淪陷,“私募一哥”徐翔的被抓,國信證券總裁陳鴻橋自殺等等。
中央巡視組去年11月和12月,進駐中國證監會等21家金融機構。
這都會肖鋼很大壓力。
其實肖鋼是非常注重證券市場的法治建設的。他剛上任的那一年曾經在《新世紀[0.66% 資金 研報]》雜志發表署名文章《法制強則市場興》:資本市場是一個資金場、信息場和名利場,因而必須是法治市場,要高度依賴健全完備的法律制度體系。
每年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肖鋼的講話重點其實都指向了反腐問題,而且方向也非常正確,比如探索建立事中事后監管新機制,積極穩妥地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健全資本市場信息披露規則體系及監管機制,制定權力清單等,然而這些措施因為種種原因,很多沒有得到很快的推進。
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其實是改變監管部門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好制度,是解決監管腐敗的根本之道。
另外2016年國務院確定在證監會等部門開展權力和責任清單編制試點,一行三會單單挑選證監會,看來證監會2015年的試點還是有一定基礎。
現在證監會眾多官員落馬,反過來說減少了法治建設的阻力。
5、最大的爭議:證券衍生品做空機制是否“蒙冤”
2015年2月9日,“千呼萬喚始出來”的上證50[-2.60%]ETF期權于在上交所“首秀”。
2015年4月16日,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在上海上市。
在2015年里,股指期貨、股票期權,融資融券本來都是證監會鼓勵的三類重要衍生品工具。然而,在股災中,這三個衍生品工具,尤其是股指期貨的“做空機制”被認為是股災“元兇”。
在群情激憤之下,股指期貨,融資融券被迫上調保證金,做空機制受到了嚴格限制,幾成“廢人”。
做空機制是不是導致股災的主要原因,從目前來看似乎不是。沒有了做空機制反而會讓股票流動性喪失。因為股災時缺乏對沖工具,只好買出股票,造成A股大塞車。
有人甚至認為,注冊制的實施,只是完成了資本市場建設的“上半場”,參照美國的經驗,資本市場的建設還要有“下半場”,那就是“集體訴訟”和“做空機制”的建立。
肖鋼是否為股票衍生品,為做空機制正名,這是一個看點。
不過在目前股災3.0災情仍未恢復的情況下,肖鋼可能會對這類問題比較低調。
6、最大的傷痛:熔斷機制懷孕數年,誕生后數日而亡
熔斷機制可謂懷孕數年,但誕生后卻數日而亡。這對肖鋼打擊太大了。雖然說造成股災3.0有很多原因,但熔斷機制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
其實熔斷機制一出來,一條財經就質疑過,5%熔斷起點過低,第一次股災中10%都會出現踩踏,5%難道不會出現更嚴重的踩踏事件?
監管層是否統計歷史數據?是否考慮過互聯網時代的群眾心理和杠桿時代的流動性需求?
我國股市是T+1,人家是T+0,當時我們認為監管層搞熔斷是為了下一步實行T+0。
最重要是的磁吸效應:5%熔斷,意味著3%就會恐慌。
熔斷間隔太短:5%第一次熔斷,距離7%第二次熔斷只是瞬間的事情。
熔斷之后停止交易時間長達半小時,后來總算聽了意見,改為15分鐘
熔斷之后,監管層、交易所應該做什么,沒有交代。
對于熔斷機制,目前證監會說是“暫停”,16日肖鋼講話,應該會有明確的說法。
7、多層次市場:處理好國家意志與自身利益
發展直接融資,避免剛性兌付,必須要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這是國家意志,也是肖鋼的任務。
2015年12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再次提到了“建立戰略新興板”,或許意味著戰略新興板距其誕生之日或已為期不遠。有人預計戰略產業新興板將與注冊制在2016年同步推出。肖鋼講話應該會提到戰略新興板的實施情況。
新三板往往被為中國的納斯達克,掛牌數量已經突破5000家。2015年11月20日,證監會宣布新三板改革,引入分層制,初步分兩層;試點新三板轉板創業板;引入公募,發展做市。
當然新三板還是存在很多問題,比如500萬投資門檻降不降,這對于眾多個人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攔路虎。其實,500萬的風險和100萬的風險到底有多大差別,還真難說清楚。
另外競價交易是主板市場最為特色鮮明的制度,新三板暫時無緣競價,也將繼續使新三板的流動性不能迅速活躍。這些問題是否在肖鋼的考慮范圍。
多層次資本市場雖然是國家意志,但也存在各個資本市場的自身利益問題,如何協調?
除了股災,目前又有一些新問題,比如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的影響,中國資本[0.00%]市場的開放和資本賬戶下人民幣的自由兌換應該會控制節奏。
如果資本流入,可能會步子快一點,但資本流出則可能慢一點。深港通目前基本上沒有太大爭議,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滬倫通仍處在探索階段,但對中國意義重大。
8、養老金入市:能否真正成為市場的穩定器
2015年8月23日,國務院發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養老金產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于養老基金資產凈值的30%。
引入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這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穩健發展意義重大,對養老金本身的增值,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也意義重大。
中國證監會祁斌的一個演講——《我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資本市場》提到:美國經濟的巨大成功源于養老金、資本市場和高科技三者的結合;按照中國目前的基本養老金體制,2050年前后缺口將達幾十萬億;要推動養老體系改革與資本市場發展良性互動,這可以成為解決中國社會諸多問題的一個關鍵的抓手。
不過中國很多股民是把養老金入市當成“救兵”看的。
另外“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中國版養老金入市的效果也是要觀察的。
早在2014年1月21日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肖鋼就講到:大力發展專業證券投資機構,支持社會保險資金、養老金、企業年金等長期資金委托專業機構投資運營,拓寬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的渠道。
養老金何時入市,這不是肖鋼說了算,但是養老金入市之后的監管,肖鋼是要考慮的。
9、寶萬之爭:險資舉牌是否埋有“地雷陣”
2015年年底,王石一句“不歡迎你”揭開寶萬之爭的神秘面紗。這場資本大戲之精彩不亞于美國電影《華爾街》。
對于普羅大眾,除非你買了萬科股票,寶萬之爭本身與你沒有多大關系,但因為一些暗箱操作和監管的缺失,也說不定與每個人都有關系。
寶能系收購萬科股票并不透明,從目前媒體披露的情況來看,里面存在一些無法解釋的問題。而且跨銀行、證券、信托、保險,基金等行業,涉及無數相關聯的企業和類似的事件。里面是否存在資金違規的“地雷陣”?是否存在規則缺失甚至錯誤規則?是否存在潛在的金融風險?從監管層的動作來看,他們對里面的復雜資本運作也不掌握詳情。
目前在信息披露,資產配置,資管計劃,股權質押,資金流向等方面,監管層正在“補課”,目前關鍵的進展在于證監會、銀監會和保監會聯合“核實研判”結果的公布。
寶萬之爭以及險資舉牌最直接的“戰爭”還是在資本市場,此前除了證監會發言人,證監會高官一直未直接回應寶萬之爭以及險資舉牌,肖鋼會不會首次提及這一問題?
10、混業經營:證券業務牌照背后的權力游戲
2015年12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研究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交叉持牌,穩步推進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在風險隔離基礎上申請證券業務牌照。
這是混業經營加速一個很重要的信號,也是證券業務牌照逐步放開的信號。但具體如何推進,肖鋼講話應該會再次提及。
早在2014年1月21日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肖鋼就講到:打破證券、期貨、基金等機構業務相互割裂的局面,允許相關機構交叉申請業務牌照。放寬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準入。擴大行業對內對外開放,支持符合條件的主體設立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形成國有、民營、內資、外資并存的多元化競爭格局和優勝劣汰機制。
2014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新國九條),明確提出實施公開透明、進退有序的證券期貨業務牌照管理制度,研究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等交叉持牌;支持符合條件的其他金融機構在風險隔離基礎上申請證券期貨業務牌照;支持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以相互控股、參股的方式探索綜合經營。
雖然肖鋼的講話蠻大膽,新國九條目標也很明確。但是在實際推進中還是非常緩慢。這里面自然有監管難度的問題,風險隔離問題,但也不排除一些官員不愿放權的問題。這個肖鋼的講話也提到并且批評過。
現在國務院再次作出部署,肖鋼推進改革應該阻力會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