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炒作熱潮不減 實際發放零牌照
時間:2013-10-10 16:12:59 | 信息來源:金融投資報 | 發布者:pei
雖然銀監會關于民營銀行的試點仍未取得任何進展,但民間資本對于民營銀行的熱情并未有絲毫減退。各地掀起的民營銀行申辦熱潮,在上市公司當中尤其明顯。一方面,各公司積極表態,要參與民營銀行的設立;另一方面,資本市場也十分捧場,“涉銀”公司都迎來了股價大漲。不過,即使民營銀行概念再炙手可熱,目前銀監會仍然是零牌照發放。
銀行概念炙手可熱
近日,御銀股份發布公告,稱擬與廣州市其他民營企業嘗試聯合設立民營銀行,公司正就設立民營銀行事宜與其他企業和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公告過后,御銀股份大賺2個漲停。
事實上,御銀股份受熱捧并非個例。除御銀股份外,紅豆股份、友阿股份、大東方、力帆股份、金發科技、蘇寧云商等民營銀行概念股也炙手可熱,股價不斷集體走高。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申請或有計劃申請籌辦民營銀行的上市公司或其大股東已達27家,且數字仍在不斷增長當中。名稱獲批通過的民營銀行數量也與日俱增,截至目前,共有中聯銀行、錫商銀行、蘇寧銀行、華瑞銀行、國民銀行、前海銀行、中儲銀行、華商銀行、蘇南銀行、國融銀行等十家民營銀行名稱獲得國家工商總局核準。
對于資本市場對于民營銀行概念的熱捧,在分析師眼中是不可避免的。“此前國內企業要進入金融行業,只能通過成立小額貸款公司來介入,去年溫州金改引發的炒作熱潮就是一例。近三四年來,全國小貸公司數量近年呈井噴態勢,參股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數。”某證券分析師表示,從無到有,民營銀行肯定會吸引大批關注。
仍未取得實質進展
盡管工商總局已經批準少數民營銀行的名稱申請,但銀監會作為銀行牌照的審批機構,目前仍未向任何申請企業發放經營許可證。即使是備受矚目的蘇寧銀行,公司方面也證實尚未獲批,仍然處在申請階段。
不過,日前有消息稱,據接近監管層消息人士透露,中央已將民營銀行名額分配到若干省,只是名額分配并不是各地等量攤派,比如有的經濟發達省市有兩個名額,有的欠發達地區一個也沒有。
即使民營銀行真的成立,他們也要直面業務壓力,既要在民營銀行之間競爭,也要和資金規模龐大且積累了豐富業務經驗的各傳統銀行競爭,很難說可以占有什么優勢。
業內人士認為,對于上市公司來說,民間資本可以進入銀行這一相對高利潤行業,對公司來說是一個利好,同時也有助于金融產品的多元化發展。但銀行業的黃金時期已然過去,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涉足銀行同樣壓力不小。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國家政策鼓勵,民間資本熱捧,對于民營銀行發展來說不是壞事。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高漲的熱情背后,有不少是基于投機心理。甚至不排除將民營銀行當作抽水機,做關聯交易;不排除利用民營銀行制造概念提升名氣,炒作股價等等可能性。監管層對此應該警惕,而申辦民營銀行的企業也應該端正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