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于烏江之濱——思南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時間:2013-7-5 10:17:38 | 信息來源:銅仁網 | 發布者:admin
9.18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區開工建設;總投資4億元的潤豐納米重晶石、方解石加工廠一期生產線點火投產;總投資15億元的中國•思南國際商貿物流城項目,僅10天就成功落地……解讀跨越趕超的“思南故事”,人們觸摸到的是思南人對大時代的激情抒懷,感知到的是思南人對“中國夢”的急切追尋,聆聽到的是思南人在前進道路上最為響亮的足音。

思南縣城一角
百舸爭流勇當先,思南有太多理由。
這里歷史悠久、物華天寶、地靈人杰、教育興盛,儒佛文化、土司文化、紅色文化、江河文化交相輝映,素有“黔中首郡、烏江明珠”之美譽。
這里資源豐富、物產豐饒。已探明有煤、鐵、硫鐵、大理石、石灰石等礦產資源。其中以大理石為主的裝飾石材資源遠景儲量10億立方,潛在經濟價值達4.2萬億元以上。
這里生態優良、風光秀美。境內有神奇瑰麗的烏江山峽、千嬌百媚的白鷺湖風光,有出露面積近5平方公里的連片喀斯特石林,有奇特的峽谷、河谷、溶洞、喀斯特泉等多種地質奇觀,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國土資源科普示范基地”、“思南烏江喀斯特國家地質公園”。
這里區位獨特、交通便利。烏江縱貫南北,通航水域137公里,烏江航道提級整治后500噸級客貨輪可直達長江。隨著杭瑞、思劍兩條高速公路縱橫貫穿全境、思南樞紐港建成,將形成通往遵義、重慶、貴陽、懷化等地區的4小時經濟圈。
近年來,正是借力資源稟賦,思南大膽提出在銅仁西部實現率先發展的宏偉目標,并致力于全速推動“四化同步、一業振興”發展戰略,探索出了一條緊扣省市精神、切合思南實際、體現人民愿望的發展之路。
堅持解放思想、科學定位提升跨越發展新境界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召開以后,思南圍繞省委提出的“315”目標,結合“兩欠”程度較深的實際,將發展置于省、市大局科學審視,進一步明確了“緊扣‘激活力、增動力、促發展、惠民生’工作主線,大力實施項目拉動、工業突破、城鎮帶動三大戰略,推動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四化同步,統籌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走出一條符合思南實際和時代要求的后發趕超之路”的總體要求;明確了“五區一基地一中心”的基本定位和打造“六個思南”、實現“3416”的發展目標;明確了與全國全省同步小康“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表、路徑圖。
該縣圍繞縣委確定的發展思路、目標和舉措,全縣“敢拼敢比敢試、求誠求實求新、干早干快干好”,扎實開展“城鎮建設攻堅年、招商引資突破年、減貧摘帽推進年、改革開放深化年、效能作風提速年”等“五個建設年”活動,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速度加快、總量提升、位次前移、活力增強、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的良好態勢。

思南福安烏江石材加工廠生產一線如火如荼
2012年,該縣完成生產總值61.04億元,同比增長17%;總量排全省第36位、全市第2位。財政總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分別完成5.52億元、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6%、38%。農民人均純收入4342元,同比增長18%。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0億元,同比增長80%,排全省第33位、全市第2位。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66.8億元、58.2億元,分別增長26.1%、28.1%。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受到國務院表彰。“思南烏江喀斯特國家地質公園”被國土資源部正式命名,思南經濟開發區成功申報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全省茶產業發展現場會、民族貧困鄉鎮扶貧工作現場會等相繼在該縣召開。該縣連續第五次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范縣”;被省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命名為第五批“全省基層組織先進縣”;常青、華豐專業合作社分別被評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集體”。包括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在內的省、市以上媒體對該縣進行專題刊播信息2485篇(條),影響力明顯增強。
今年1至5月,全縣預計完成生產總值25.5億元,同比增長19.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3.32億元,同比增長52.21%;實現財政總收入3.17億元,同比增長29.39%。
堅持圍繞項目、突出園區做實工業突破新支撐近年來,該縣牢固樹立工業強縣理念,立足本地資源,發揮比較優勢,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施“園區引領、項目驅動”戰略,加快建設總面積38.16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
通過招商引資、激活民資、項目融資等加大投入,該縣初步形成了石材、建材、化工、農特產品加工四大產業集群。福安、巨鼎、玉豐等石材產業發展態勢良好。2012年以來,石材產業專項協議投資達50億元以上,完成專項投資21億元。啟動了黔東北石材交易中心和石材加工基地建設,已建成并投產6條石材生產線。依托豐富的石材資源,該縣計劃用3至5年,實現石材產值100億元以上。
與此同時,通過招商引資,促進了1.2萬噸炸藥生產線和年產120萬噸干法旋窯水泥生產線、年產塑料編織袋3000萬條生產線、烏江酒技改擴能、重晶石、善建鋼結構等項目落地建設。
2012年,該縣實現工業總產值37.72億元,同比增長5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1億元,同比增長60%,增速排全市第1位);今年1至5月,預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5億元,同比增長70.19%。
此外,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雙龍大道、烏江大道、溫泉大道、梧桐大道、中和大道、小巖關隧道、10萬平方米多層標準廠房等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園區承載能力明顯增強。
堅持規劃引領、統籌推進拉開城鎮建設新框架
按照“產城一體、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統籌發展”的總體要求,圍繞“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的基本導向,思南堅持加快新區開發、加速舊城改造、完善市政設施“三輪驅動”,做到規劃、建設、管理“三力同向”。

思南黃牛養殖基地(任志平 攝)
目前,思南縣城總體修編規劃通過省級評審,修編規模50平方公里,管理面積295.95平方公里。城北、河東、關中壩、雙塘等片區控規覆蓋率達100%。
在城市建設中,該縣集中精力突破征遷難題,實行縣級領導聯系包辦制度,確保重點城鎮建設項目有序推進。以縣城為龍頭,塘頭、許家壩為兩翼的“一城五鎮同城化”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城北、河東、雙塘和邵家橋新區建設快速推進。中偉中央廣場、思南城北溫泉城、烏江文化健康產業園等三個項目入圍全省“5個100工程”項目。烏江二橋、三橋先后建成,縣城庫岸治理、烏江大酒店、白鷺洲大酒店、城北二級客運站、行政服務中心等重點市政工程建設加快推進。
加大文明創建力度,成為思南城市建設新亮點。出臺了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異地綠化補建管理、城區規定區域內私人建房管理等規范性管理辦法,實施了城市綠化、亮化和美化工程,深入開展“整臟治亂”和“滿意在思南”、“多彩貴州•烏江明珠”文明活動,有效推進了文明縣城創建活動。
堅持特色牽引、龍頭發力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近年來,該縣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發展,大力發展六產四帶(烤煙、生態茶、生態畜牧、經果林、無公害蔬菜、中藥材六大產業,許家壩至東華畜、煙、茶產業示范帶,涼水井至塘頭蔬菜產業示范帶,孫家壩至塘頭精品水果示范帶,長壩至東華中藥材示范帶),現已建成種草養畜基地5萬畝、茶葉基地13萬畝、優質煙葉基地5萬畝、優質水果基地5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3.5萬畝、竹產業10萬畝、油茶5萬畝、金銀花、吳茱萸等中藥材基地2萬畝。
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該縣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努力探索“土地流轉﹢合作經濟組織﹢龍頭企業”的山區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目前,已發展涉農企業和專業合作社102家,注冊資金達2.8億元,帶動農戶10萬余戶,土地流轉面積達26萬畝。引進各類農特產品種植及加工企業30余家,特色農業發展取得較大突破。
常青專業合作社的大學生知識入股模式、豐源專業合作社的土地入股模式受到了中央、省、市領導的好評。2012年11月,思南大學生“知識入股”農合社典型經驗被中央辦公廳信息刊物采用。
將農業產業化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緊密結合,取得明顯成效。招商引資發展了棕櫚、金銀花、生態茶等產業及園林綠化項目,積極探索發展“立體循環農業”新模式,使眾多的撂荒地變成了“聚寶盆”,有效地改善了生態環境,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渠道。2012年,該縣發展生態茶、“立體循環農業”等典型經驗先后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和《財經頻道》報道推介。

思南石林疊翠
大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培育創建了烏江貢米、涼山鼎皮蛋、思南黃牛、億農大蒜系列等10余個農業特色品牌,相繼獲QS認證和貴州省“名牌產品”、“著名商標”稱號,“馨韻牌東坡毛尖”獲國際名茶評委會銀獎,綠寶藥業生產的吳茱萸獲出口免檢產品,6.2萬畝生態茶園獲無公害認證,張家寨現代生態茶產業示范區入選全省“100個農業示范園”,胡家灣優質稻、塘頭至邵家橋蔬菜、涼水井至東華生豬均通過無公害產地認定,“思南黃牛”獲農業部頒發的肉牛無公害產地產品認證書,并申報了農產品地理標志,注冊了商標。
堅持夯實基礎、改善條件開啟旅游發展新征程
圍繞“歷史文化、烏江、石林、溫泉”四張名片,在環梵凈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創新區建設中先行先試,以“改善基礎、特色為根、文化鑄魂”強力推進“旅游活縣”戰略,堅定不移地加快推進以文化旅游為重點的第三產業,成為眼下思南大發展、大跨越的亮麗章節。
通過上爭、外引、內激,一批重點交通、水利、電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全縣加速發展、后發趕超的基礎不斷夯實。杭瑞、思劍高速公路、烏江航運思南樞紐港、農村公路、橋梁、渡口(碼頭)建設進度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堤防工程、病險水庫加固工程、小農水重點縣建設項目、烏江思林電站庫區提水工程等建設成效明顯。縣級電網改造基本完成,覆蓋全縣的供電網絡、通信網絡體系基本建成。堅持把加快發展以文化、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作為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突破口,促進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加大旅游資源宣傳推介力度,知名度得到進一步提升。先后邀請著名作家和全國100家知名新聞媒體到縣內采風,建立了《人民文學》思南創作基地,成功舉辦了貴州省第九屆杜鵑曲藝節和第二屆烏江文學獎頒獎活動,“思南烏江風情詩詞大賽”、“思南風光風情(國際)攝影大展”、中國•思南第二屆花燈藝術節暨電影《曠繼勛起義》開機儀式。啟動石林5A級景區,白鷺湖、獸王山4A級景區和萬圣山、四野屯3A級景區建設,思南“溫泉-石林”旅游景區入圍全省“100個重點旅游景區”。
堅持以民為本、真情服務激活科學發展新動力
民生為重。該縣始終把68萬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題。
牢固樹立“窮財政辦富教育、小財政辦大教育”的理念,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各類教育均衡發展。2012年,思南中學保持了全市本科上線率連續十三年第一的記錄。思南中等職業學校成功申報為“全國1000所教育改革示范校”。
目前,教育園區建設全面啟動,教育布局調整開始實施,教育督導已通過省級評審驗收。
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新農合參合率保持在97%以上。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群眾文化生活蓬勃發展,文化工作成效明顯。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大幅度提高中低收入群眾的收入,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農村危房改造和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管理,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堅持環境立縣、改革創新打造宜居宜業新高地效能思南、誠信思南、平安思南,作為地方品牌,正在為人們廣泛接受。
該縣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傾力打造開明開放、親民親商、創新創業的服務高地。堅持在干中錘煉作風,在干中鍛煉隊伍,著力打造導向鮮明的干事環境。實行縣級領導包保重點項目(工程)責任制、指揮部工作制,充分發揚“五加二”、“白加黑”精神,全面推行“一線工作法”。
與此同時,進一步創新和改進督查方式,整合督查力量,堅持以效能督查和倒逼制度為抓手,不斷深化“周報、旬查、月調度”的工作機制。不斷完善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制度,注重過程考核和結果運用。深入開展“四幫四促”、“三進三同三定期”等教育實踐活動,堅持“縣級領導幫鄉、科級領導幫村、一般干部駐村”,創新推進“五型五有黨組織建設”。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教育、監控、預防、糾風、懲戒五大機制建設,黨風清、政風純、民風淳、新風正的良好氛圍日益濃厚。
今年,是該縣實施全面小康“三步走”戰略的開局之年。該縣著力推進“243”戰略:“2”即突出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兩大重點。繼續實施項目拉動戰略,狠抓項目爭取、全員招商,確保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0%以上。
“4”即打好四場攻堅戰:工業突破攻堅戰,加快推進“一區三園”建設,加快發展石材、建材、農特產品加工等工業,加快工業向園區集中,年內完成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0億元以上,確保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0%以上;城鎮建設攻堅戰,堅持新區先行、產城互動,加快推進“城市綜合體、特色小城鎮”建設步伐,重點推進城北、河東、邵家橋新區建設,加快農民向城鎮集中,城鎮化率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全面啟動撤縣建市工作;強農富民攻堅戰,強化“農業產業示范園”建設,做好“山地特色農業”和“烏江特色農業”兩篇文章,確保一產增長1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25%以上;三產活縣攻堅戰。突出“歷史文化、烏江、石林、溫泉”四大主題,彰顯特色、突出優勢、做大品牌、做強景區,力爭旅游總收入增長60%以上。
“3”即實施三項工程:民生優先工程,落實穩定第一責任,加快科教文衛計生事業發展,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擴大社會保障,積極擴大就業,抓好安全生產;環境創優工程,深入開展“環境立縣”活動,重點加強投資軟環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黨建創新工程,堅持把黨的建設作為執政興縣的第一保證,按照省委“十破十立”、市委“四看四干”的要求,深入開展以“五比三爭”為主題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堅持以黨的純潔性教育為契機,著力強化效能提升、嚴守紀律、方法創新,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未來幾年,作為實現同步小康中國夢的關鍵期、攻堅期,該縣將緊扣“三個不能代替”,突出“三個核心指標”,大力實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368”計劃:“3”即三步走:第一步,2014年實現整縣脫貧;第二步,2016年建成全省經濟強縣,實現撤縣建市目標;第三步,2020年與全國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6”即六大戰略:項目拉動戰略、工業突破戰略、城鎮帶動戰略、強農穩縣戰略、生態思南戰略、創新驅動戰略。
“8”即八個著力:著力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發展支撐體系;著力推進“四化同步”,提升綜合經濟實力;著力加快“一業振興”步伐,提升產業層次;著力加強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著力加快推進人才強縣、科技興縣,提高科學發展能力;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著力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
在實現同步小康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思南正踏著時代的節拍,緊跟全省、全市的鏗鏘步履闊步前進,團結進取、砥礪前行!(覃沖 汪進位 吳偉 梁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