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能源體系“云思考”
時間:2013-6-27 10:28:42 | 信息來源:價值中國 | 發布者:liu
未來的能源供應體系可能會成為一個開放的“云網絡”,而能源企業將不再是能源的供應者,而是成為“能源云網絡”的服務運營商。
近日,國家電網發布了《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這似乎讓我們看到了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所描繪的未來。
然而,目前傳統化石能源在成本上仍然占據明顯優勢,而可再生能源雖然清潔,但仍面臨技術瓶頸,難以在經濟效益上與化石能源平等競爭。
低碳與清潔化利用已成人類共識,但新舊能源必然有一個此消彼長的漫長過渡期。筆者以為,近日新奧董事局主席王玉鎖提出的“建立與發展可再生能源相對應的優勢互補的現代能源體系”,或許可以成為建立新型能源體系的可行路徑。
在王玉鎖提出的“現代能源體系”下,能源結構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化石能源為輔;供應模式以分布式能源為主,集中式為輔,互為補充;用能方式是以需求為導向,供需互動,有序配置的智能用能方式。
對“現代能源體系”的思考,是其經營傳統能源企業20余年的結晶,其成功也與對未來能源格局發展的趨勢有關。早在1993年,創業期的新奧便率 先進入了城市燃氣行業;十年后,新奧又看到清潔能源的廣闊前景,正式進軍清潔能源行業,相繼涉足了煤炭的清潔利用、太陽能以及包括生物質能在內的可再生能 源領域;如今,新奧正將自身多項技術創新串聯,開始為客戶提供清潔能源整體解決方案及其服務。
可以看到,新奧的成功是建立在對“現代能源體系”的思考和理解上的。目前,新奧自主創新泛能網技術。泛能網是將分布式能源與互聯網相結合,不僅與里夫金所設想的“第三次工業革命”路徑悄然暗合,且更具現實可行性。
泛能網通過地下氣化采煤技術、氣電聯產技術和微藻生物吸碳技術等生成清潔煤電、生物柴油和煤制燃氣,同時與可再生能源風電和太陽能匯集于儲能單元,并通過智能控制平臺向用戶提供潔凈能源。
運用了泛能網技術的廊坊未來生態城建成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率將達70%,碳排放量減少70%。與王玉鎖描繪的現代能源體系下的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分散式的供應模式以及智能化用能方式達到一致。
而未來,泛能網更可能會成為一個開放的能源“云平臺”,將更多外部能源嫁接進來并進行智能高效的有序配置。屆時,新奧或許將轉型為能源“云平臺”服務運營商,與更多的能源企業聯手推動“現代能源體系”的建設。
當然,無論“現代能源體系”的構想能否“夢想照進現實”并達成業界共識,無論未來的新型能源體系以何種方式展現,推動和構建新型的能源體系,都絕非僅憑新奧一己之力所能夠實現。
這一足以改變人類生存方式的宏偉篇章,不僅僅需要更多的能源企業參與,也需要來自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不斷深入的體制、機制創新,以更符合能源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現代能源管理體制和監管制度,保障未來新型能源體系的發展與成型。
目前,“現代能源體系”雖已萌芽,卻仍面臨傳統能源體系下政策、環境與技術的重重阻力。但只有反復經歷這樣的實踐與思考,中國的能源結構變革才能撥云見日,也才有希望通向未知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并扮演我們所期望的引領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