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閱QDII:中銀全球策略、國富亞洲機會業績差強人意
時間:2013-5-7 10:18:32 | 信息來源:中國經濟網 | 發布者:admin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由于投資標的不同,QDII基金今年以來表現分化嚴重。放眼望去,以美股為投資標的的QDII基金第一季度收獲頗豐。而以投資黃金為主的QDII基金則受到重創。而在眾多基金中,中銀全球策略與國海富蘭克林QDII基金的業績格外引人注意。
QDII基金業績兩極分化明顯
近期黃金市場動蕩,從目前69只基金系QDII的業績表現看,業績分化嚴重。近三個月的業績排行榜上,實現正收益的QDII有22只基金,出現虧損的QDII則多達47只,盈虧比例高達1∶2。其中,上投全球資源型基金同期凈值損失高達19.9%,位列倒數第一。實現正收益超過5%的QDII僅有5家,虧損超過5%的QDII卻多達21家,諾安、博士、易方達、上投多家基金公司的產品虧損幅度超過10%。大量QDII業績非但不能與海外市場實現同步正收益,甚至跑輸A股市場。
據媒體報道,今年以來投資美股的QDII業績不錯。如指數型產品及美國房地產的REITS,均取得了不錯的收益。但受4月中旬以來近期黃金、原油期貨價格的暴跌,黃金和大宗商品類QDII凈值損失慘重。Wind數據統計顯示,排名靠后的QDII基金基本都以投資黃金等貴金屬為主。由此看來,QDII基金業績分化較為明顯。
中銀全球策略規模縮水超六成
據媒體報道,近日,中銀基金旗下首只QDII產品顯現頹勢。資料顯示,作為中銀基金的首只QDII產品,中銀全球策略成立于2011年的3月3日。根據中銀基金披露的公開數據,該基金成立時規模達到10.59億元,當時創下了自2009年以來傳統QDII首發規模的新高。不過,投資者的熱捧并未收獲滿意的回報。
中銀全球策略一季報披露的凈值走勢與其業績比較基準走勢的對比顯示,該基金在成立之后的1個多月一度超越該業績基準,但就在2011年7月一輪凈值暴跌之后,其業績就長期低于比較基準。截至今年3月2日,該業績比較基準累計上漲近5%,而中銀全球策略凈值卻下跌16%左右。截至今年3月末,中銀全球策略的規模為4.02億元,較成立之初縮水六成以上。
對于一季度的表現,該基金經理強調,“本基金在1季度致力于調整投資組合結構,精簡投資品種,從細分的二、三級行業ETF向大類和寬基ETF集中,同時清空了之前虧損的個股。使得整體投資分布更加清晰,靈活。”
國海富蘭克林QDII基金跑輸基準
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74只QDII型基金平均回報率為0.75%,其中42只實現正收益,占比56.76%,更有7只基金實現超10%的收益。而國富亞洲機會QDII型基金今年以來回報率為-0.28%,另外,投資區域相似的富國中國中小盤和廣發亞太精選兩只QDII型基金同期回報率分別為18.31%和15%。
據媒體報道,國富亞洲機會業績落后或源于擇股能力遜色。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公司旗下的首只QDII型基金成立于去年2月份,投資目標為亞洲地區(不包括日本)、證券市場進行交易以及公司總部或經營范圍在亞洲地區(不包括日本)的上市公司,與富國中國中小盤以及廣發亞太兩只基金較為接近,但該基金的投資區域明顯比較分散,第一大投資區域香港占基金凈值比例也低于三成,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時,該比例分別為26.28%和26.64%。
在個股選擇上,主投香港地區的富國中國中小盤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均為港股,今年以來平均漲幅為38.34%;而國富亞洲機會前十大重倉股中的四只港股僅恒安國際屬于恒生指數,今年以來該股股價上漲14.94%,兩只國企股中國海洋石油、中國石油股份跌幅分別為15.49%和13.21%,建設銀行僅上漲3.86%。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恒生指數上漲0.15%,而恒生國企指數下跌5.16%。國富亞洲機會自成立之日起回報率為5.2%,遠遠低于自身10.7%的業績比較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