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中國將為經濟刺激政策付出代價
時間:2013-4-23 9:44:37 | 信息來源:財新網 | 發布者:admin
【財新網】(記者 楊娜)4月22日,標準普爾評級服務(下稱標準普爾)在近期發布的一份題為《我們是否知道中國將何時為其經濟刺激政策承擔成本?》的報告中論述了:中國不得不為經濟刺激政策付出代價。
標準普爾表示,目前的問題是“何時”與“怎樣付出代價”。中國政府通過財政轉移和專門措施來幫助那些財務狀況疲弱的國有企業,但在標準普爾看來,部分此類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仍將出現違約。
2009年-2010年間,中國銀行業貸款規模增長近60%,從而免于陷入經濟衰退。但貸款飆升意味著銀行貸款的信用風險上升,從而可能推動不良貸款上升。若這一假設成真,則中國政府債務負擔將增加,因為它要消化這些壞賬的部分成本。
標準普爾信用分析師陳錦榮說道:“上述情況尚未出現。截至2012年末中資商業銀行公布的不良貸款率仍低于1%。中國決策者承認,近幾年杠桿性上升帶來風險,但他們認為這種風險完全處在可控水平。”
標準普爾信用分析師陳錦榮指出,中國政府通過財政轉移和專門措施來幫助那些財務狀況疲弱的國有企業。這些措施可能防止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出現大規模違約,這些平臺公司通過借款支持地方政府主導的項目建設。
陳錦榮稱:“即使這樣,我們相信部分此類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仍將出現違約。但具有系統重要性的商業銀行不會受這種不良貸款的影響出現不穩定。即使不良貸款沒有出現飆升,這也不意味著2009年的經濟刺激政策是沒有成本的。這只不過意味著,經濟體內的其它組成部分,而非銀行,來支付這種成本。這也意味著市場扭曲成為必然。”
陳錦榮還說道:“如果中國不良貸款保持在較低水平,原因可能不是外部人士低估了2009年-2010年間發放貸款的信用質量,而是他們低估了中國主管機構重新分配資源來防止政府相關借款人出現大規模違約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