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下一個農產品銷售年玉米進口料創紀錄
路透北京4月9日 - 中國可能在下一個農產品銷售年進口創紀錄的玉米,因中國借助全球價格下跌之機,另外霧霾天氣沖擊國內的農作物,也延遲了玉米播種。
據三位重要行業分析師,在10月1日開始的2013/14銷售年度,預計中國將進口600萬噸-700萬噸玉米,超過2012/13年的紀錄520萬噸。
中國進口玉米增加可能會推高美國玉米期貨價格。去年夏季受美國干旱影響推升,美國玉米期貨觸及紀錄高位,此后一直下跌。芝加哥玉米期貨在4月5日跌至九個月低點每蒲式耳6.26-1/2美元。
上海匯易的資深分析師李強稱,美國新作物價格相當便宜,這將導致飼料加工廠和政府企業雙雙進口。”
預估的進口量不到中國總消費量的4%。飼料加工廠和玉米加工廠每個月就要消耗掉約1,700萬噸。
交易商稱,自2月以來,中國已經購買了130萬噸將在9月后收獲的美國玉米,飼料廠可能會繼續購買。
中國糧油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糧)也獲得了額外的進口配額,交易商預計將用于今年稍晚的進一步采購。
中國對玉米進口實施嚴格的配額限制,不過根據中國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義務,政府有時會擴大國有企業的進口配額。
近來美國玉米價格下跌,每噸較國內價格便宜300多元人民幣。上周美國預測今年玉米種植面積將創紀錄新高,之后玉米價格創下21個月最大單周跌幅。
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現貨玉米報價為每噸2,500元人民幣。
不過,如果出現惡劣天氣,或生長過程中導致產量受損,美國新作玉米價格也可能上漲,這將打亂中國的進口計劃。
周二玉米期貨價格連續第二日上漲,由于美國中西部主要玉米種植區的降雨可能延遲播種。
目前中國買需復蘇,而去年由于干旱推高美國玉米價格,下半年以來連續多月進口低迷或取消買單。
一家官方智庫的行業分析師表示,目前的低價可能幫助美國獲得明年再次向中國出口的機會。該分析師要求匿名。
雖然中國東南部幾個省份首次發現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但預計對玉米消費影響不大,因為禽類飼料消費在整體玉米消費中占比相對較小。
專家稱,政府收儲豬肉將支撐國內的豬肉價格,而豬肉價格是影響玉米消費的主要因素。
**主產區天氣潮濕**
中國玉米網研究員張琪表示,東北部玉米種植帶的潮濕天氣損害作物,因此第三季優質玉米供應料將吃緊,鞏固了進口規模將創下紀錄的預期。
張琪表示,(去年玉米)的含水量比較高,發霉的谷物百分比就要高一些,因此不適用于動物飼料生產。
上海匯易的李強估計,東北部分地區玉米發霉率可能會高達5%。
中國氣象局稱,東北地區上個月降雪頻繁,平均降水量比往年多出約25%。
導致高發霉率的另一個因素是惡劣的農村地區倉儲條件。大多數農戶被迫露天存放谷物,即使是在天氣情況惡劣的時候。
交易商表示,為了緩解這個問題,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已經增加從農戶手中購買玉米的規模,也已經開始對谷物進行除濕處理。
據中國國家糧油中心(CNGOIC),到現在為止中儲糧已經購入1,500萬噸來自東北地區的玉米,到4月底總規模可能會觸及2,000萬噸,此舉將收緊國內供應。
一名大型飼料生產廠經理表示,盡管中儲糧隨后可能會釋放玉米儲備,但由于低劣質量和高發霉率,這些玉米最終或只能賣給玉米處理商,而非動物飼料加工廠。
一名當地農戶表示,玉米地仍被積雪覆蓋,會導致包括黑龍江在內的東北地區播種推遲10天以上。延遲播種可能會導致收成推遲,令作物更易受早霜侵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