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麗:以深化改革開放破解發展難題
時間:2013-3-25 18:36:29 | 信息來源:財新網 | 發布者:admin
【財新網】(記者 于海榮)3月24日,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第十四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開幕式上做主旨演講時表示,要堅決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重在向市場、向社會、向企業放權,在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這是張高麗在出任副總理后,首次公開全面闡述他對中國經濟現狀及未來改革方略的看法。他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面臨難得的機遇,有堅實的基礎和環境條件,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和挑戰。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開放,“只有深化改革開放才能破解發展難題,創新發展模式”。
談及中國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時,張高麗稱,從外部環境看,世界經濟已經進入了深度的轉型調整期,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在短期內難以消除,一些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壓力在短期內難以有效化解,世界經濟低速增長的態勢在短期內難以明顯改善,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進一步抬頭,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比較多。
從中國內部來看,發展中不可持續、不協調的問題比較突出,經濟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的任務還很艱巨,經濟下行的壓力和產能過剩矛盾有所加深,金融領域潛藏著風險。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體制、機制上的障礙還比較多。
張高麗稱,當前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深水區,現在的改革觸及到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重大利益的調整。要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統籌當前和長遠,特別是要找準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環節、重點領域。在總結改革經驗和學習其他國家長處的基礎上,系統設計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路線圖和時間表,同時還要像過去那樣鼓勵基層大膽探索、大膽創新,把頂層設計和實踐探索緊密結合起來。
對未來的改革,張高麗表示,應該從四個方面著手。第一,通過深化改革,創新和完善體制、機制。在現代市場條件下,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和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都應該用,而且盡可能用好。要堅決減少對微觀事務的管理,重在向市場、向社會、向企業放權,在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使企業在公平競爭中優勝劣汰,充分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同時也要加強和提高政府科學化管理的水平,增強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
第二,通過深化改革,積極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張高麗稱,將毫不動搖地鞏固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加快國有經濟的布局和結構,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提高國有資本運營的效率,繼續完善市場準入制度,促進各種所有制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國家法律保護。
第三,通過深化改革著力構建促進結構調整、科技創新、資源環境保護的制度。通過深化財稅、金融、資源性產品價格等方面的改革,用市場的辦法、經濟的辦法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升級,提高中國發展的質量、效益和水平。
目前中國經濟發展區域間差距仍然較大。張高麗稱,中國的不平衡問題也是今后發展的巨大潛力、空間和回旋余地,將統籌東中西、南北方的協調發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的實施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完善自主知識產權制度,強化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加快建立生態文明的制度,發展新能源、再生能源,發展低碳、綠色循環經濟。同時,要采取經濟、行政、法律等各種手段,逐步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
第四,通過深化改革,健全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有序的體制保障。中國將繼續深化社會領域改革,優化財政支出的結構,調動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著力推進教育、醫療、社保、住房等領域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加快改革戶籍制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城鎮化要搞好規劃,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從實際出發,城鎮化必須與產業發展、當地百姓的安居樂業緊密聯系在一起。在創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
談及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張高麗強調,中國要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水平上推進對外開放,進一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他向與會的跨國公司CEO提出,中國一如既往地歡迎和鼓勵跨國公司來華投資興業,將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在新的起點上,國外的投資者要投向中國需要的領域,特別是經濟結構調整重點的領域,不能投到重復建設、產業雷同、產能過剩領域,要投到中西部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