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封路之后 四大商圈有衰有旺
華強北商圈的“兄弟”,如今過得怎么樣?
隱藏在華強北茂業(yè)背后的外貿服裝市場。南都記者 趙炎雄 實習生劉羽潔攝
調查
東門、華強北、人民南以及逐漸興起的中心城商圈,應該算是深圳被市場承認的商圈。雖然前兩次地鐵修建對華強北商圈未造成直接影響,但第三次地鐵大建,華強北商圈無疑受到沖擊。細數一下,深圳已是第三次大修地鐵:2004年,人民南羅湖商業(yè)城因封路而火了;2008年,倚靠華強北的振華路振興路商業(yè)街因大面積封路,遭遇商家聯名退租。現在中心城商圈,從購物公園連到會展中心地鐵站地下,每逢周末人潮洶涌……一些商圈在經歷一次震蕩之后獲得新的發(fā)展。
現在,華強北是否會如東門、中心城商圈借著地鐵新優(yōu)勢,擦亮“中國電子第一街”的名號?是否像振華路商業(yè)街或羅湖商業(yè)城,在時代發(fā)展、市場自然規(guī)律選擇下如折翼天使,失去往日“旺色”?一切要等時間給出答案。最近,南都記者分別走訪那些經歷地鐵封路的商圈,了解它們的發(fā)展現況,期望能給華強北一些啟示。
1、[羅湖商業(yè)城]封路后火一把 地鐵卻帶走客流
老深圳人或常過關到深圳的香港人,對于深圳商業(yè)記憶或許更多停留在羅湖最老商圈———羅湖商業(yè)城地帶。1992年羅湖商業(yè)城建成之后,因物價便宜吸引港人消費。因通過口岸進內地首站就是羅湖商業(yè)城,自然成為港人購物密集地。商戶每天生意火爆,賺錢相當容易。羅湖商業(yè)城一鋪難求,租金被炒得水漲船高。2002年深圳開建地鐵,之后因地面封路,港人必須經過商業(yè)城南北連廊,使得商業(yè)城生意更上層樓。
現在,說到羅湖商業(yè)城似乎很難引起人們注意。前天,南都記者走訪羅湖商業(yè)城發(fā)現,內外柜臺沒有什么客戶,商戶為招攬生意甚至跑到樓下火車站廣場拉人發(fā)傳單,“便宜手機要不要?還有手表,都是港貨。”但是,沒有引起路人的興趣,甚至招致懷疑眼光。
2004年地鐵建成之后,羅湖商業(yè)城生意開始“難做”,持續(xù)到今天。自身品牌建設、貨品質量跟不上以及深港兩地消費水平拉近等因素,是羅湖商業(yè)城衰落的根本原因,但不容忽視的是地鐵分流帶來重要影響。由于深圳先后開通多個口岸,倚靠口岸地理位置吸引客流的優(yōu)勢削弱。“以前只有羅湖口岸開了,港人買東西最方便就是這里,現在要去哪里坐地鐵就能到。深圳本地人、香港人哪里會到這里光顧?”香港人小羅說,地鐵開通,眾多入境港人乘坐地鐵前往深圳各地或轉車到廣州、東莞等,羅湖商業(yè)城因此日漸蕭條。
2、[振華路振興路]修地鐵租金漲 商戶利潤嚴重降
與華強北封路最為密切的是振華路、振興路與上步路交界的商圈。2008年地鐵施工封路,振華路、燕南路等實行完全封閉,一度遭遇巨大打擊,多家店鋪關門,繼續(xù)經營的商戶叫苦不迭,甚至出現多名商戶聯名要求商鋪減租。
2011年地鐵二期投入使用后,振華路全線解封,商家重返,但人氣始終不如從前。在華強北一家安防公司工作的職員小曾說,他在振華路某單位工作近8年,剛到深圳第一天是在振華路吃飯,整條街是食肆,很繁華,中午時分,快餐店前排起長龍也是一道風景,“排半小時很正常,但地鐵封路后發(fā)現商家不斷改頭換面,豬肚雞店倒了,換為湛江雞店,三個月之后又變成重慶火鍋”。
昨日,南都在振華路看到,由于華強北封路,客流返回振華路,快餐店重新開張,客流量比半年前好很多。一自助快餐廳服務員說,這兩天客流多點,但不知是否與華強北封路有關。在振華路上“駐扎”快10年的同興湘菜館被小曾及其同事戲稱為“振華路上少見的堅挺餐館”。該餐館負責人涂女士說,上次封路門前幾乎被堵,搬到路對面靠著老客戶堅持下來,“我覺得修地鐵不是利好,是利空,因為房租漲一倍多,看著人多點,其實比封路時生意難做。”封路時房東主動減租,剛解封卻從以前3萬元/月漲到8萬元,餐廳利潤嚴重下降。
涂女士說,并非修建地鐵就能帶來客流,沒多少人專門坐地鐵到振華路上吃飯,主要客源還是周邊寫字樓職員。但地鐵修建后,房東認為市場價值提升,漲租成必然,因封路而客戶流失的脆弱商家是舊傷未愈又添新傷,“封路對于商業(yè)街影響肯定有,但應該考慮的是封路之后華強北怎么發(fā)展的問題,不要一解封又引發(fā)一輪漲租潮,肯定旺不起來。”
3、[中心城商圈]地鐵帶來六成客流商業(yè)氛圍漸濃
2007年,中心城開業(yè)不久面臨大批商戶退租尷尬,不少商鋪面臨封閉,部分品牌店打折甩賣,盡管會展中心地鐵連通,但沒帶來大批客流,相鄰不遠的C O C O PA R K以及購物公園同樣人氣不足。業(yè)界解釋是C B D配套設施沒有得到完善,住宅小區(qū)、寫字樓等相對較少,商業(yè)氣氛很淡,要熬一段時間。
經過5年發(fā)展,由中心城、購物公園、CO COPA RK等購物中心組成的福田中心圈出現不同勢頭,去年連城新天地開業(yè),將購物公園、C O C OPA RK、中心城連通,構成巨大地下購物商場。
上周日下午,南都記者在中心城、購物公園走訪發(fā)現,會展地鐵B出口前往中心城及連城新天地,人流量相較于工作日有明顯增加。中心城有關負責人甘先生說,根據商場人流量統(tǒng)計器顯示,中心城日均流量4萬至5萬人,周末平均6萬多人,高峰期有7萬至8萬人。其中,60%客流由地鐵帶來。商場剛開業(yè)時確實遭遇人流量少的問題,但經過近一兩年發(fā)展商業(yè)氛圍漸濃。COCOPA RK工作人員也表示,目前中心區(qū)發(fā)展較成熟,2011年地鐵三號線開通后客流量明顯增加。
美聯工商鋪中心B區(qū)寫字樓總監(jiān)鐘遠明說,福田中心區(qū)商圈距離飽和還有很大發(fā)展空間,廣深港客運線開通,總部大樓修建,總部企業(yè)、基金公司入駐,本地客流和外地客流交會,高端消費人群增加,而目前商業(yè)配套遠遠不能滿足消費需求,中心區(qū)體量將有更大提升。
4、[東門商圈]過了封路期生意租金兩相旺
東門商圈從來都是人流熙熙攘攘,生意興旺,若問地鐵修建開通前后有無變化,東門步行街一家服裝店老板王女士感觸深刻:影響肯定有,但開通后生意明顯好很多,因為交通更便利。2004年12月28日地鐵一號線開通前,她剛開店不久,因為修地鐵東門中路路邊圍上鐵皮擋板,人流量大,路變窄,行人擁擠不堪。
“那時,每天有3000多元營業(yè)額,除去成本開支有點純利。”她說,地鐵修建時生意有所下降,但因為她的鋪面在步行街中間,影響不大,每天營業(yè)額約少三四百元。影響更直接的是臨街商鋪,擋板靠近鋪面,顧客沒法入店,影響購物心情。隨著地鐵一號線、三號線相繼開通,東門商圈又火了,直接變化是———租金大幅上漲,雖然這些年東門商鋪租金不斷上漲,但以地鐵開通后漲幅最大,周邊寫字樓、小區(qū)等物業(yè)大幅升值。現在,服裝店每天營業(yè)額4000多元,人氣比地鐵沒開通前旺,但租金漲了很多。
2004年年底一號線開通,三年后的2007年又開建三號線(龍崗線)。有商戶反映,地鐵工程建設占地過多,東門商圈交通不便,營業(yè)額大幅下降,呼吁政府采取措施降低不利影響。
東門街道辦通過調研擬就一份書面材料,對人民南地鐵工程影響周邊商業(yè)經營問題在東門商圈重演表示擔心。太陽百貨總經理劉太俊說,市政建設很支持,但造成不利影響很明顯。封路變道半個多月營業(yè)額較平時下降20%。
現在,一年一度的東門商戰(zhàn)成了深圳人購物的品牌平臺,每年商戰(zhàn)的營業(yè)額不斷破紀錄。不能不說,地鐵一號線、三號線在此設置的老街站功不可沒。
統(tǒng)籌:南都記者周昌和 主筆:南都記者 劉凡
采寫:南都記者劉凡陳銘梁錦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