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融資結構優化助力實體經濟
路透北京1月10日 - 盡管中國去年12月新增信貸規模創出三年新低,但當月位居高位的社會融資規模為實體經濟企穩回升提供助力,短期內貨幣政策維穩預期仍是主流.不過,去年外匯儲備增量創九年新低,資本流出現象值得留意.
分析人士并指出,M2新增供應穩定,而社會融資總量不斷攀升,彰顯中國金融脫媒明顯,"影子銀行"方興未艾;展望2013年,穩健貨幣政策大方向將保持不變并較上年微松,然"影子銀行"的監管力度需著重關注.
"這表明金融脫媒帶來的非銀行信貸融資等直接融資的快速增長,這給中國經濟短期恢復繼續予以支撐,而且當月M1同比增速繼續加快也表明企業經濟活動擴張.初步看,中國上半年經濟繼續伴隨著補庫存等因素恢復,下半年有望維持平穩."中國農業銀行金融市場部李剛認為.
央行周四公布數據顯示,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僅4,543億元,創自2009年12月以來最低,然社會融資規模達1.63萬億元高位.分析人士指出,除了新增人民幣貸款和股票融資外,社會融資規模多數分項數據同比均保持增勢,這顯示貸款向其他融資方式的分流趨勢仍在持續.
申銀萬國資深分析師董德志表示,12月銀行貸款增量較低幾乎是慣例.一方面年底貸款額度受限,銀行放貸的意愿都不強,寧愿在開年的1月份放款;另一方面監管層要求一些表外業務年底前必須回到表內,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因此可以預計今年1月的貸款規模肯定不會低.
數據并顯示,12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3.8%,接近此前央行確定的14%目標;2012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為15.76萬億元,比上年增加2.93萬億元,其中,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8.2萬億元.
澳新銀行中國經濟師周浩表示,從數據看,目前的實際政策環境已經是挺寬松的,貨幣政策上暫時也沒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的調整.
不過,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貨幣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仍不能排除,"當然,降準或降息政策的出臺與否,還要結合世界其他經濟體的經濟情況具體考慮."他認為央行具體的手段,可以是降低公開市場逆回購利率,降準和直接降息等."前兩個,一季度可能就會見到,降息預計會稍晚一些."
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陳雨露近日稱,未來的貨幣政策工具會更加綜合,將不光依靠逆回購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政策都有可能會使用.中國央行在2012年中曾兩度降息,并從2011年末至2012年5月期間,三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社會融資總量結構生變,影子銀行風險需關注**
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高級經濟師周景彤指出,2012年貨幣供應量與社會融資總量走勢出現背離,這種背離反映出中國金融體系內在結構發生變化,以銀行信貸規模和貨幣供應量M2來判斷社會融資規模的傳統模式已不適用.
他并預計,2013年人民幣貸款新增在8.5萬億,M2增速保持在14%左右,社會融資總量達16萬億.
據路透統計,2012年社會融資中的人民幣和外幣新增貸款占比,已降至不足六成.而在最早公布該數據的2008年,上述占比為72.4%.另外,除企業債融資占比明顯提升外,信托貸款的表現也很搶眼,最新的占比為8.2%,較2011年的0.9%提升明顯.
招商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謝亞軒則預計,今年新增信貸料達到9萬億,社會融資規模中債券融資規模料仍會繼續上升,這也是利率市場化后的必然結果.用更多直接融資替代間接融資,也體現了融資來源多樣化的政策取向,預計2013年非金融債券融資在3萬億左右.
亦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直接融資市場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然銀行表外業務持續擴張等直接導致了"影子銀行"規模的日漸龐大.2013年脫離銀行存貸體系的資金活動(影子銀行)面臨風險,需規范發展,監管政策力度需著力關注.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報告指出,在消除"影子銀行"風險隱患的過程中,要保持流動性的適度充裕,做好過渡性安排和應急預案;還要加強政策配套和監管規范,適時修訂《貸款通則》,制定理財業務、民間借貸等方面的法規,規范商業銀行表內外理財產品,對一些表外融資業務逐步納入表內核算與監管.
2012年最后一天,國家四部委聯合發文強調對地方政府融資行為進行規范,這個強烈的信號也讓市場人士普遍預計,今年上半年,中國會逐步收緊對"影子銀行"活動的監管.
**外儲增量創九年新低,資本流出值得關注**
與相對符合預期的年度信貸增量等數據相比,2012年中國外匯儲備變化卻有些"鶴立雞群".央行數據顯示,去年外匯儲備余額3.31萬億美元,按此計算,當年僅增加約1,300億美元,創下自2003年以來的九年新低.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在貿易依舊保持較大順差,外商直接投資(FDI)金額持續為正的情況下,只能說去年資本項目的流出,可能是導致外儲增長放緩的主因.
但他們強調,資本項目資金流出,可能更多與監管層放松對企業結售匯資金管理,境內機構可能因此增加境外投資等因素有關,并不意味著得出熱錢流出的結論,或者說外部不看好中國經濟未來的投資機會.
民生銀行金融市場部首席分析師李志強認為,單純從外儲增量減去外商直接投資和貿易順差結果來看,外儲的增長放緩,只能歸結于資本項目下的資金流出.
"比如說企業直接運用到境外投資了.這是從現有數據可以想像到的渠道,...但這不意味著能得出熱錢流出中國的結論,也不能說不看好中國的投資機會."他表示.
國家外匯管理局去年10月發布報告稱,去年第二季度中國出現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原因主要是受國內外因素的共同影響,不等于外資大規模集中撤離.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李建軍進一步指出,近年來中國逐步推進的金融市場化改革,強制結售匯的取消等因素,也會對外儲增速的放低產生影響.
李建軍并稱,預計2013年外匯儲備增量將在1,500億美元上下,應該不會超過2,000億美元.因今年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估計會比2012年來的更猛烈,歐美國家的經濟刺激政策對國內的貿易環境也會有進一步的刺激,另外人民幣國際化還在持續推進,這些都令2013年的外儲增量不容樂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