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軾:我主張坐出租車要給小費 賺窮人錢才算本事
茅于軾
人民網[37.39 0.30% 股吧 研報]福州12月23日電(記者 林長生)12月22日早上,茅于軾在福建會堂談“企業家如何創造財富”;當天下午,媒體人在福州金山一公館“對話茅于軾”。
福州一天的活動中,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向與會者傳達“企業家從事的事業是雙贏的”等觀念,要大家“學會如何花錢”。
在這個下雨的寒冷的天氣里,83歲的茅于軾一早就精神狀態良好地出現在福建會堂。茅于軾先對主辦方房地產商捐款做慈善表示贊許。“我講的理論是自己想出來的,書上沒有的”,他讓在座的聽眾客觀來判斷他講的有沒有道理。
過去六十年證明:企業家是創造財富服務社會的
“沒有企業家是不行的,沒有慈善是不好的,企業家比慈善家更重要。”茅于軾認為,以前只強調“勞動創造財富”,認為企業家不創造財富,這是不對的。
茅于軾認為,“一切雙方自愿的交換都能創造財富”。賭博沒有財富創造,因為盈虧之和為零,是“零和游戲”,而交換不是“零和游戲”。
賺窮人的錢是不是剝削了窮人?茅于軾說,窮人也需要生活,要上學,看病,買東西,過日子,也要企業為他們服務。這不是剝削。
“賺富人的錢不算本事,賺窮人的錢才算本事”,企業家更要為窮人服務。
“改革前只有工人農民的勞動,累得要命,財富沒有創造出來。改革后,多了一個企業家,財富就創造出來了。”茅于軾說,企業家的作用是最優地組合勞動、資本、技術、資源、營銷,用最低的成本生產出優質的產品,賣到出價最高的地方。這些都不是工人農民做到的事,所以,“財富的創造離不開企業家”。
為什么要把產品賣給出價最高的?因為對方更需要。而買方是看到誰的價格低買誰的,這是市場,是工人農民干不了的,也是政府干不了的。
“如果企業家賺了一百萬元,他必定還幫別人也賺了一百萬元。”茅于軾說, “剝削的理念過時了,只有中國還在教”。
改革開放三十年創造了讓世界矚目的經濟奇跡,中國人創造的巨大財富證明重視企業家是正確的。茅于軾認為從1949年到1978年“打倒企業家,越搞越窮”就是教訓。“原罪的說法是錯誤的,除非企業家搞了欺騙,假冒偽劣”。
賺錢是高尚的事,花錢要變成生活的愉悅
“吃自助餐時,吃得太飽,撐得難受,已經做了錢的奴隸。”茅于軾說,用損害良心的方法賺錢,用損害健康的方法花錢,就是做了錢的奴隸。
少數企業家不懂得自己從事的是高尚的事,而是用庸俗的態度做企業,只知道賺錢,不懂得對社會的貢獻,這是社會中存在的現象,茅于軾認為要“把高尚的事做成高尚”。
茅于軾說,我們不少人到國外買東西,店家會和你聊天,互相溝通,這樣的交易,雙方都很愉快。
“我主張坐出租車要給小費”。茅于軾說,給小費是一種文化,更好的是雙方交流,知道各自的家長里短,“這樣就有故事了”,這才是精彩的人生。“財富創造的過程,所有的交換都應該有快樂在里頭”。
企業家掌握著大量的社會資源,可以做好事,也可能做壞事。茅于軾提出企業家要“學會做錢的主人,不做錢的奴隸”。而賺錢的目的是花錢,不研究如何花錢,會使賺錢失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