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中看未來 深圳經濟企穩了?
經歷了年初的經濟數據下滑,承受著外部震蕩的持續沖擊,深圳上半年最終交出GDP增速8%的答卷。雖然同比增速下滑,但仍超過全國G D P7.8%的整體增速。深圳經濟企穩了么?
實際上去年深圳已感受到這一輪全球危機的影響,全年工業利潤下滑13%.今年前兩月則下滑近70%,不及2003年的水平。最極端的龍崗區一季度規模工業利潤下滑90%,利潤總額僅有4.4億元。在官方口徑中,深圳工業虧損面近四成。
3月以后,進出口、消費等指標方面有所回暖。政府、金融機構在保投資、簡流程、中小企業融資和結構性減稅等方面也開始加大力度。城市更新、轉型升級和前海開發則是深圳轉向中的重要著力點。目前需要留意的,是全球經濟走勢是否能給深圳留出充分的轉型時間。
倒閉并未成潮
截至2011年底登記注冊的中小企業有41萬家(占全市企業總數的99%),較2010年同期凈增5.6萬家。
始建于1984年的龍崗恒興寶聯鋼具廠(港資)已經準備關門走人。該公司高峰期有上百名工人,現在已只剩10名員工,并且大部分簽訂了離職協議。因為公司所做業務目前已無多少訂單,維持人工、地租、物流和稅費等成本等于坐吃山空,還要虧本補貼。在同樂,大量該類加工企業想升級但無路徑,有資本但無出處,訂單持續下滑,成本不斷高企。
深圳40萬家中小企業中,這類無自主生存能力的內資和港澳臺資工廠不在少數。雖然低端,但因其龐大數量,帶動數百萬的就業人群。也成為原關外城中村地租的主要支付者。在經濟緊縮無法緩解的形勢下,采取守勢是更多人的選擇。
富士康ID PD G部門的富士康員工江楓(化名)近期接到公司通知,要求員工做兩個選項:換其他部門或內遷去鄭州。江楓所在部門兩萬多人都面臨這個選擇。公司的表述是員工去鄭州“支援”6個月。但按富士康規劃,蘋果手機生產線都要搬遷到外地。
富士康自2010年持續上調薪酬,但同時縮減工時。江楓近兩個月就開始面臨實際收入開始下降的情況!耙粋星期四天上班,三天休息。這么搞,一個月2500元也拿不到!饼埲A新區的數據顯示富士康高峰期的45萬名員工已降至39萬名。持續內遷的趨勢已不可改變。龍華新區管委會主任王立新公開表態希望市級政府部門重視和幫助富士康在深圳持續發展,立足本地完成轉型升級?梢娬畬Ξa業外遷的擔憂。
去年下半年,已經有過很多關于深企是否面臨“倒閉潮”的爭議。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今年2月專門就此表態,稱中小企業去年總體運行平穩,未現“倒閉潮”。其依據是截至2011年底登記注冊的中小企業有41萬家(占全市企業總數的99%),較2010年同期凈增5.6萬家。繳稅同比增長20%.
深圳市委新經濟和新社會組織工作委員會(簡稱兩新委)去年對民企進行了摸底調查,顯示中小民企倒閉、外遷“呈現一定程度的加速態勢”。兩新委書記邱秋華稱,倒閉和外遷企業集中在家具、手機制造、LE D、光伏設備等對房地產和國外市場依賴較高的行業。面臨最大的問題為“三難三高”:融資、招人和用地難;融資成本、用工成本和經營成本高。
據深圳銀監局統計,2011年開始深圳樣本中小企業融資缺口不斷增加;70%以上的民營和中小企業對招人、留人問題反應強烈,而高房價是招人、留人難的主因。此外,用地難問題也導致部分企業轉向外地,24%的被調查企業已經在外地投資,36%的被調查企業有意向投資外地。
有人離場有人進
今年以來,深圳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的數量維持高位,上半年深圳數量最大的公司類私營企業吊銷數仍達萬家以上。
直到去年三季度,銀監局都強調“未出現資金鏈斷裂和經營難以為繼的倒閉潮”。今年6月發布的最新報告則顯示,一季度深圳中小企業在開工指標、用電量、出口額及融資需求等主要指標方面全線下滑。開工指數、用電量、用工指標、銷售收入、利潤率和賬款回籠指數環比繼續下降,而經營成本環比仍上漲4.2%.
出口貿易大幅萎縮是以上一連串指標下滑的源頭所在。一季度中小企總體出口指數環比下降26%,但深圳一季度整體出口則增長2.4%.對比之下,中小企業承壓更甚。
現狀直接影響預期。20個行業的平均信心評分大幅下行。雖然各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投放支持力度加大,但受經濟環境不景氣的影響,加之企業家經營信心和再投資意愿大幅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出現明顯萎縮,較上期收窄約16.8%.
在督促銀行業加大中小企業扶持力度的同時,深圳市銀監局首次對政府建言:應加快在“財稅扶持政策”和“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方面的實質步伐。這是該局首次如此表態。銀監局內部人士稱,他們擔心的是企業盈利能力的喪失,銀行再有放貸沖動,也無濟于事。
雖然企業總數在凈增,但去年以來深圳企業吊銷數持續位于高位。2011年深圳吊銷私營企業1.14萬家,比2010年的120家增加近百倍。內、外資企業也分別吊銷835家、1891家,同比分別增加2779.3%和7464.0%.市場監管局去年公布多份分析報告,顯示深圳被吊銷企業主要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三大行業。
市場監管局一位工作人員稱,企業被吊銷并不完全是企業經營不下去而停止經營。但在熟悉深圳企業年檢政策與程序的人看來,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按時參加年檢,大多數是難以為繼。因為近年深圳推行無紙化年檢,所有年檢都通過網絡進行并免收年檢費,除非經營出現比較大的問題,否則不會輕易放棄年檢。
今年以來,深圳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的數量維持高位,上半年深圳數量最大的公司類私營企業吊銷數仍達萬家以上。與此同時,去年僅上半年就有52家規模比較大的企業遷出,涉及企業注冊資本總額36.97億元。
但另一方面,去年全年的統計數據顯示,與第二產業制造業的不斷萎縮形成鮮明對比,批發零售業、租賃、商務和科技服務業等第三產業行業大幅增長。今年上半年,內、外資企業登記數分別減少88.1%、7.2%,但私營企業前三月新登記4.1萬戶,同比增幅達26%.這意味著在服務業內,倒閉者不少,新入者更多。
人力往中部回流
張全收的“隊伍”在深圳只剩下了300人左右,已有1萬多人逐漸分流到珠三角以外的地區。
企業經營狀況最直觀反映在市場的用工上。年初并未出現往年那么明顯的“用工荒”,一方面很多企業推遲了開工日期,另一方面,用人需求在大幅下滑。
經營勞務工派遣的河南籍“民工司令”張全收對此形勢感受頗深!坝霉ば枨蠛陀唵味荚诔掷m下降,比金融危機還嚴重!睆埲照f,以前他的“隊伍”有兩萬人左右的規模,今年總數減少了一成左右。人力流向的分布上,2010年前在珠三角基本上維持在8成以上,現在只有三成!捌溆嗳稍诤幽,四成在華東和環渤海地區。”深圳雖然仍是他的總部所在地,但只剩下了300人左右。已有1萬多人逐漸分流到珠三角以外的地區。
在深圳用工高峰期時,張全收的公司僅在平湖一地,就有七八千人的用工量。但現在很多大企業都在外遷或關閉。導致招工需求不斷下降。如地處平湖的旭日國際集團,去年以來持續外遷,目前已基本全線搬往韶關。這家中國最大的玩具生產企業,此前常年用工量在4萬人-6萬人之間。在遷往韶關之后,宣稱將來總用工量將達8萬人的規模。
“現在感覺中部旺盛得很!睆埲照f,他前些天回河南調研,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大項目”。而這些項目未來將吸引在外務工人員的持續回流。他甚至在考慮將總部搬回河南,身居中原控全局。因為在深圳業務量已少,且偏居東南。
這種勞務人群的回流和深圳本地生存成本的高企,都進一步促進著深圳人力成本的走高。而且當前突出的一點是,“流動性太大”。深圳美之電子公司老板陸先生抱怨,他不怕漲薪,怕的是員工干幾天就走了。這比單純的人力成本高企對企業經營影響更大。(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內地政府也在配合珠三角企業內遷的工作。四川、重慶等地多個縣市打出“歡迎在外民工返鄉”的招牌。此前多年,重慶70%的勞動力都被吸附在沿海各大城市。2011年,重慶宣布區內流動的本地工人第一次超過外流人數。另外,2008年以來,另一個勞動力輸出大省河南省的4/5外出務工人員首次在省內流動。
信用環境在改變
整個華強北的業務量,在梁鵬看來,至少比高峰期減少了一半。
手機產業是深圳最典型的加工制造業。但又在流通、銷售等各環節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數百萬人生存在這個環環相扣的鏈條中。2011年末,從業者迎來寒冬。梁鵬眼看著自己的電池廠從高峰期的月入百萬到持續虧損境地。
令他陷入困境的,是六個大客戶先后跑路。手機工廠老板一旦跑單,數以萬計的下游小廠馬上面臨陷入倒閉的絕境!耙粋山寨手機老板跑單了,那么他的下游就必須跑,因為下游還有下游,不跑的話,就會再被自己下游的供貨商綁架。就會形成連鎖效應!绷葫i說,手機的產業鏈非常脆弱。
2009年梁鵬的廠每月可產20萬只萬能電池,產值近200萬元。利潤最高峰時,每出售一臺山寨機利潤可達400-500元,現在只賺5元。“雖然想到市場會惡化,但轉變得太慢,也沒有實力和能力去轉型,下定決心去轉型的時候,冬天已經來了。”梁鵬說。
最可怕的不是利潤下滑,而是既往的資金流轉模式和信用環境正在改變,整個手機產業鏈可能陷入惡性循環。像多數老板的心態一樣。電池生意清淡,梁鵬想以新產品維持運營,2011年他投資17萬元做藍牙耳機,“半成品的時候,就知道失敗了,17萬連水泡都沒冒一個!敝笏春锰O果四代的外掛電池(俗稱蘋果皮),并求助親友借款20萬,并有客戶答應還款60萬元。但很快,親友的資金鏈出問題,要求撤資。客戶在答應還錢后跑路。
騎虎難下的他硬著頭皮做下去。2010年10月,梁鵬最終求助高利貸短期周轉,借款5 0萬,月息10%,到期日梁鵬無力還款,申請延期,但月息增加到12%.
華強北搞電子的商鋪,現在已大把空出!拔疑磉吽械娜,現在只做現金交易,因為誰也信不過誰,你利潤再高,說得再天花亂墜,只要不是現金,免談。所以工廠經常沒事干。”而整個華強北的業務量,在梁鵬看來,至少比高峰期減少了一半。
成本在上漲,成品價在下降,而且難出手。梁鵬的處境是目前深圳不少中小企業的普遍處境;诖饲皫啄甑男枨蟾邼q,不斷擴產增收,追求快錢效應。稍有風吹草動,各求自保,信用鏈條也不斷出現問題。
危機中加速轉向
深圳的幾家龍頭企業,雖然去年以來增速也明顯放緩,但都在各自尋求解決之道。
富士康系幾家公司合計創造年產值4000億元(深圳規模工業總產值為2萬億元)。出口額占深圳出口總額的1/5.寶安區政府在2011年一份報告中稱,過去十年,以富士康為龍頭的電子信息業產值占全區比重由16%上升到66%.以此帶動經濟快速增長,加之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代加工為主要特征的產業結構,決定了寶安的人口需求,帶動人口流入。富士康類大企業對上下游產業的帶動作用也十分明顯。寶安區政府介紹,全區到2010年為止的三年期間,富士康高速發展,全區也凈增企業約1萬家,達到5.8萬家。
引進大項目、帶動產業鏈的富士康模式已成為國內地方政府的依賴路徑。今年3月,富士康與四川簽訂產值6000億元的遠景協議。在武漢、太原、鄭州等地的工廠邊開工邊擴建。外擴內縮,意味著珠三角眾多靠富士康為生的加工企業即將面臨困境。
工業對深圳有多重要?2010年深圳三次產業貢獻率中,工業貢獻56.5%,第三產業貢獻39.8%.這個三十年來推動城市化的“發動機”,迄今深圳仍高度依賴。在人口結構上,工業也吸納著最大量的就業人群,同時帶動著其他產業。
經歷了2008年的金融沖擊,深圳政府和本地企業此次反應更為敏銳。企業的策略是“抱團過冬”,并尋找新機會;政府則在城市更新、引導轉型和金融改革試驗等方面多管齊下,打開未來發展空間。
在深經營近20年工業地產的華軒實業董事長黃翔稱,2008年金融危機的突然爆發,很多中小企業對形勢判斷不明,信心驟失,突然倒掉,大量廠房空置。但現在多數企業采取了堅持的策略。黃翔對她的承租廠家適度減租,“抱團取暖”。并開始向內地尋找商機!爸饕菫榱朔稚L險。”作為土生土長的深圳人,黃翔仍然對深圳的未來抱以期望。
深圳的幾家龍頭企業,雖然去年以來增速也明顯放緩,但都在各自尋求解決之道。深圳第二用人大戶比亞迪在2010年高峰期時員工數曾達20萬人以上,但2011年公司裁員超過2萬人。今年一季度,公司凈利潤同比降9成。公司目前的策略是做減法,一方面控制人員,另一方面一些冗余業務將砍掉,集中于高科技和附加值的環節,在政府的支持下,力求在新能源等領域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
華為公司在2011年的擴張之后,利潤也下滑一半。但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在一片萎靡的全球通信設備市場中,保持了增勢。公司首席財務官孟曉舟稱,之前公司的戰略讓華為在“管道戰略”上進行聚焦,并在新的消費業務板塊大力拓展。其智能手機已在國際市場上大量行銷,在國內手機市場,也以12.16%的份額排名第二。經過近一年多的轉型,公司在弱市中對未來業績已持樂觀態度。
深圳將來何以為繼?
一季度深圳三大產業比例已經達到0:44.3:55.7,第二產業比重繼續降低,第三產業比重比2011年提高2.2%.
在固定資產投資上,深圳市長許勤在固定資產投資會議上提出“保12%爭15%”的目標,而其著眼點則是包括深圳近百個城市更新項目在內的城市基建提升以及對日韓等地的招商引資策略。今年前5月,深圳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金額增加40%以上,一改去年下半年的頹勢。
在7月24日的深圳市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許勤介紹,轉型升級節奏正在加快,去年以來,轉型升級的指導思想是以大企業大項目為抓手,以技術創新引領產業升級。一方面針對傳統制造業,大力淘汰產業鏈最下游、低附加值的傳統制造業企業,大量工廠遷往惠州、東莞等地。雖然短期會有陣痛,但是符合深圳長遠發展規劃及近期的政策調整目標。
另一方面,提高現代服務業比重、提升產業鏈層級成為深圳市經濟轉型的重要任務。深圳市統計局一季度數據顯示,全市三大產業比例已經達到0:44.3:55.7,第二產業比重繼續降低,第三產業比重比2011年提高2.2%.
廣東省最近召開的金融改革會議中,深圳前海再度被突出強調。國務院對廣東金改的批復中明確指出,將把其打造成現代服務業體系機制創新區、現代服務業發展集聚區、香港與內地緊密合作的先導區、珠三角地區產業升級的引領區。(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對產業轉型和金融創新方面,深圳業界對具體方向尚有爭議。阿里巴巴旗下企業深圳一達通副總裁肖鋒稱,轉型如果只是指產品升級高端或高附加值商品,可能只是“一廂情愿”。他認為盡管“中國制造”是以低端消費品為主,但更是必需品,對外暫不可替代,對內不可或缺!30年血汗代價(土地、環境、人口紅利)換來的是:完善的產業硬件配套、較好的勞動力質素、龐大的生產制造規模等優勢!毙やh說,當前節點,提升“中國服務”的轉型應著眼于力保“中國制造”的生存發展,再推進“中國創造”的路徑。
“制造業集聚了深圳的人氣,支撐了深圳的服務業,包括房地產,如果生硬把這些產業剝離,但物流、金融等服務業的話語權又沒有建立,深圳將來何以為繼?”肖鋒說,不能以產品低端為由,輕言放棄“中國制造”!懊總經濟體都是由制造業驅動轉向服務業驅動再轉為創新型驅動的發展軌跡!
深圳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國世平對金融創新較為樂觀,“深圳的創投全國第一,私募股權全國第一,中國的現金流一半經過深圳流通。”國世平最擔心的是深圳產業能否升級到位,他認為過去幾年的“浪費型”建設占用了大量資源,影響了后續推動轉型的力度。但參考美國硅谷,他認為深圳仍有條件以近年來的科技提升為基礎,加以金融服務助力升級。
“在綜合競爭力上,深圳不會倒下!眹榔秸f。
一個星期四天上班,三天休息。這么搞,一個月2500元也拿不到。
———富士康員工江楓
我身邊所有的人,現在只做現金交易,因為誰也信不過誰,你利潤再高,說得再天花亂墜,只要不是現金,免談。所以工廠經常沒事干。
———深圳手機電池生產商梁鵬
“制造業集聚了深圳的人氣,支撐了深圳的服務業,包括房地產,如果生硬把這些產業剝離,但物流、金融等服務業的話語權又沒有建立,深圳將來何以為繼?”
———深圳一達通副總裁肖鋒
■專家點評
瓶頸問題需長遠規劃
數據上看,8%的G D P增速尚值得欣慰。拋開G D P,對深圳未來五年在全國的競爭力仍有信心。但土地、人才等關鍵的瓶頸問題需有長遠規劃的解決方案。
加分:深圳在產業政策、城市更新和前海金改方面的努力值得認可。上半年新興產業保持高增長,城市更新不斷向前推進,前海金改方案獲批。
減分:體制改革速度、法治環境構建、行政效率提升、透明度等方面,有放緩甚至滑坡的趨勢。包括腐敗等問題,令人擔憂。長此以往,會腐蝕城市的戰斗力。
瓶頸:土地和人才瓶頸。深圳可開發土地目前未有機參與到產業升級中。城市更新需要經信委、科創委和發改委的參與,規土委本身并未把產業作為重心。人才方面,在引進輸入性人才的同時,快速建立內部培養機制,強化高等教育的質和量。
深圳政經評論員 金心異
統籌:南都記者楊濤 劉凡
采寫:南都記者楊濤 鄧淋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