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農產品期貨大漲 一噸豆渣貴過一噸鋼材(圖)
美國中西部干旱、高溫天氣助推大豆、玉米等農產品期貨價格近期屢創新高。受此影響,國內豆類期貨價格迅速攀升。同時,鋼材持續下探新低,導致“一噸鋼材不如一噸豆渣貴”
美干旱助大豆飆升
美國中西部糧食產區正遭遇56年來最嚴重旱情。受高溫天氣持續影響,7月20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各類農產品期貨價格繼續上漲,其中大豆期貨交投最活躍的11月合約收于每蒲式耳16.86美元,周漲幅逾8.6%,收盤價創歷史新高;玉米期貨9月合約收于每蒲式耳8.24美元,周漲幅逾11%,距離最高價格紀錄僅一步之遙;而小麥價格也已經連續上漲了8個交易日,超出2010年俄羅斯實施出口禁令之后的價格。
今年以來持續干燥炎熱的天氣,使美國內華達到南卡羅來納的26個州、逾1000個縣成為旱災區,占美國本土48個州近2/3的面積。據美國國家氣候數據中心監測,截至6月底,美國有一大半的土壤為“中等”到“極度”干旱,為1956年12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進入7月以來,美國旱情未見好轉,干旱面積甚至還在擴大中。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專家甚至宣稱,不排除干旱延續到10月后,且可能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
美國市場分析師認為,后期玉米、大豆產量和優良率降低預期可能顯著提高,雖然美國玉米、大豆今年播種面積較去年有所增加,但是單產預期降低使得總體產量低于去年的概率大大增加。
由于美國的玉米出口占世界的50%,豆類和小麥出口也占有較大份額,美國的旱情已經成為左右全球農產品市場的最重要因素。
國內豆粕漲勢強勁
受美國農產品期貨大幅上漲影響,6月以來,在國內商品市場普遍低迷的情況下,豆粕期貨一躍而起,逐漸成為國內漲勢最強的明星期貨品種。
在豆粕期貨的帶領下,農產品期貨板塊出現聯動上漲。大連商品交易所的數據顯示,上周國內大豆、豆粕、豆油、玉米的主力合約分別上漲了2.56%、6%、1%和1.9%。值得注意的是,豆粕期貨已經觸及每噸3997元,而國內工業品期貨依舊慘淡,特別是鋼材持續下探新低,目前鋼材期貨每噸才3750元,出現了“一噸鋼材不如一噸豆渣(豆粕)貴”的現象。
可以看出,在所有農產品中,豆類期貨受國際市場影響更大。光大期貨分析師趙燕指出,在去年南美大豆大幅減產導致全球大豆供應趨緊后,市場對今年美豆供應依賴性增強。美國主產區天氣惡劣正影響美豆生長,美豆畝產量大幅下降,因此市場對全球2012/2013年度大豆供應進一步緊張的擔憂不斷加大。
我國大豆對外依存度較高。美國農業部7月供需報告預測,2012年中國進口大豆將達到6100萬噸,較2001年增加5062萬噸,預計2012年全年大豆進口量是中國大豆總產量的4.84倍。因此,國內豆類期貨對國際大豆市場價格敏感。而在豆類期貨品種中,光大期貨分析師王娜指出:“我國進口大豆壓榨的70%產出品為豆粕,所以美豆漲,國內豆粕最容易跟漲。”
警惕高位回調風險
農產品期貨價格持續上漲令部分市場人士警惕。
以豆粕期貨為例,國內豆粕期貨以日成交量占商品市場的四成集聚了空前的人氣。雖然此輪上漲有基本面因素支撐,布瑞克農業咨詢公司認為,目前豬肉價格處于近年來低位,反彈需求強烈,貨幣政策的寬松預期亦有利于價格回漲,屆時將帶動原料消費,豆粕需求上漲預期強烈。但市場人士也提醒,目前豆類品種價格已經飆升至高位,雖然后期天氣市炒作還會持續,但投資者需警惕高價背后孕育的市場風險。
趙燕指出,雖然豆粕需求預期好轉,但未來豆粕實際需求依然存在變數。統計數據顯示,7月初生豬養豬戶養殖毛利潤在60元左右,在生豬價格低迷而豆粕玉米原料價格不斷上漲的矛盾下,國內生豬養殖戶或將選擇提前出欄或淘汰母豬,高價抑制需求或將導致豆粕現貨價格出現高位回調風險。此外,國內豆粕現貨價格大漲后,飼料企業不同程度地下調了豆粕配方用量。同時,由于豆粕及玉米等原料的上漲導致養殖戶自配料減少而全價料使用量增長,這也間接降低了豆粕需求量。高價抑制豆粕需求跡象已經進一步顯現。
另外,豆粕近月合約價格不斷上漲為油廠帶來豐厚的套保利潤,部分現貨企業開始在期貨市場中賣出保值。7月16日,收盤后公布的持倉數據顯示,豆粕期貨近月1209合約之前的主力多頭中糧期貨席位大幅減持多單19449手,同時大幅增持空單22158手,一躍成為該合約空頭持倉的第一名。市場分析人士預計,中糧席位持倉結構的變化與近期各油廠豆粕庫存不斷攀升有關。
趙燕提醒,高價抑制現貨需求情況下,國內豆粕市場隨時會面臨獲利平倉盤壓力,投資者應高度警惕豆粕高位回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