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村場館擬向社區會員開放
深圳市標準最高的羽毛球館、使用太陽能供熱水的宿舍、兩萬多平米的圖書館……昨日,變身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園的大運村首次向市民開放,吸引近萬人參觀、使用體育場館。校方稱,今后校內體育場館在滿足教學需求前提下,擬采用會員制方式對社區個人開放服務。而對于體量龐大、設施先進的新校區,校方想盡辦法減少運營成本,包括將校園劃區包干給師生,做好校園環境維護。
擬將臨時停車場改造成籃球場
去年大運會結束后,規模龐大、設施先進的大運村作為一份大禮,成為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新校區。經過數月的交接、改造,今年3月學院全體師生喬遷新居。雖然目前仍有不少改造、完善工作在進行,但稍事休整的信息學院昨日迫不及待地向市民展示美麗的新校園。
昨日上午,天氣時雨時熱,但信息學院校內的足球場上正進行著比賽,高標準的羽毛球場內人頭攢動,校園里成群結隊的參觀者絡繹不絕———據校方稱,昨日的校園開放日吸引了近萬名市民參觀。
既然是大運村改造而來,校園內最吸引人的自然是高標準的體育場館。據介紹,信息學院現有體育場館總面積近6萬平方米,主要包含體育場(足球場)、體育館(羽毛球館),另外還有游泳館、籃球場、網球場等,其中尤以大運會決賽用的羽毛球館最為先進。
“這是目前深圳標準最高的羽毛球館,達到奧運會標準,對燈、光、氣都有很高要求,比如溫度要控制在23℃,對燈光的強度也有要求。”信息學院副校長劉穎介紹,昨日向市民開放的羽毛球決賽館有9片場,一天的運營成本上萬元,平時學校都舍不得用,師生們使用的是附近沒開空調的熱身館。
另外,“我們現有8個室外籃球場,還計劃將臨時停車場改造,這樣可以新增數十個籃球場。”劉穎說,校方正在商定方案,今后這些場館在滿足教學需求的前提下,可能向市民有限度開放。校方此前的消息稱,場館擬采用會員制方式對社區個人開放服務。
校園清潔將由師生包干
改造后成為校園的大運村,以其先進的設施吸引參觀者的眼光。目前,大運村信息系統全面投入到校園的信息化服務,全校共設有3萬個信息點,無線網絡可無縫漫游;新校園176間教室中,130間已投入使用,計劃這學期全部恢復功能、改造完畢。老校區共搬遷實訓室64間,經改造合并成58間實訓室。信息中心共建機房15間,臨時機房6間。曾經的大運會代表團服務中心改為圖書館,該館總建筑面積20930平方米,地面6層建筑,預計3年的藏書建設規模達到130萬冊,閱覽座位1184個,其中六成閱覽座位設置電腦,提供電子閱覽服務。原大運村4997間運動員公寓,4431間已改造成學生宿舍,已使用2900間,使用太陽能供熱水。學校改建了3個食堂(包括一個清真餐廳),能為8500人供餐,今年下半年計劃再改建成一個食堂,可為12000人供餐。原大運村醫療中心已改造為一個設施較齊全的校醫院。
偌大一個設備先進的校園,與原來的舊校園相比,其運營成本必然上升。為了降低運營成本,校方可謂費盡心機。學校提出“共建低碳生態校園”的長期性活動方案,號召全校師生“節水節電、保潔清廢,宣傳和踐行低碳生活”。比如在潔凈校園方面,學校將戶外公共區域劃分成13個衛生保潔責任區,分別由各二級學院和部門負責。而教學樓教室衛生保潔任務則交由各二級學院學生包干負責。校園內還禁止銷售香煙、禁止吸煙,如發現學校干部、師生在校園內吸煙,將進行勸止或約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