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步行街小販斗城管 上演無間道
說句心里話,若能去別的部門,都想調走。
———東門執法隊一名隊長
城管便衣巡街,小販用對講機相互報信,步行街每日上演無間道。東門街道辦書記羅志威稱已沒了辦法,“求救執法”。18名執法員加129名協管員管轄整個街道,執法隊員吐苦水:“一年把相當于全市的人口得罪了,心累。”
巨大人流量帶來管理難題
羅志威介紹,目前東門步行街周一至周五日均人流量約20萬人次,周末約30萬人員,節假日達五六十萬人,以往國慶節最高峰達80萬人次。地鐵1號線和3號線在步行街設站,給市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人流量的苦惱,“地鐵晚上停運時間晚,到12點還是有很多人來吃燒烤。”
一撥又一撥的流動小販沖著步行街的“人丁興旺”而來,“像賣酸辣粉,50萬人中有千分之一的人光顧,收入就很可觀了。”羅志威認為,步行街內的流動攤販不是弱勢群體,對商家而言是不公平競爭,因為街內的商家付出了高租金和管理成本。此外還有食品安全和事故隱患。
街道書記發愁:東門怎么辦?
“你們看,那個推著手推車的男的,他發現了我們的便衣執法員,在用對講機報信。他是賣臭豆腐的。”前日下午,東門步行街管理處會議室,東門街道辦的有關負責人對盯著監控屏幕的媒體記者說。
其介紹,現在步行街內的小販與時俱進,主要以年輕男子為主,有組織,還運用上了現代通訊設備與執法隊員“打游擊”。“他們跟過去的小販不同,有一定的文化,懂得跟我們講理。”目前東門執法隊的正式隊員僅有18人,協管員129人,每天兩班倒,其中晚班最早的下班時間是零點,管理范圍涵蓋整個街道。“我們曾專門請教過人大等部門,很多招數都用過,東門怎么辦?”羅志威稱,希望廣大市民能建言獻策。他又補充道,“我想,招數還得靠老百姓自己,不去光顧,他們就沒生意了。”
執法隊長:協管員壓力更大
陳文發是東門執法隊一名隊長,1998年羅湖城管執法局剛設立時他開始了執法員的生涯。他說,現在執法要比以前難,“上面要求越來越高,人越來越不配合。以前一個人能清理兩三檔亂擺賣,現在兩三個人清理不了一檔。”
他認為,現在人們都同情小販,城管的群眾基礎薄弱,執法環境最不容樂觀,而這是由于工作性質決定的。“每天、每月、每年得罪多少人?我們以前統計過,一年下來把相當于全市的人口得罪了。”他說,當執法員這些年來,感受最深的就是心累,壓力大,“說句心里話,若能去別的部門,我們都想調走。”
在編的執法員猶如是,協管的境況更甚。陳文發說,129名協管員是通過招投標,勞務公司派遣來的,街道給公司每人每月2100元,而這些協管員每月實際拿到1700~1800元。“他們經常挨罵,壓力更大。”陳文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