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高利潤到底是不是暴利?
深圳發展銀行凈利潤102.79億元,增幅64.55%;興業銀行凈利潤255.05億元,增幅37.71%;浦發銀行凈利潤272.86億元,增幅42%;民生銀行凈利潤279.2億元,增幅58.81%;農業銀行凈利潤1219.56億元,增幅28.5%;建設銀行凈利潤1694.39億元,增幅25.48%……。隨著上市銀行陸續公布2011年業績報告,銀行業的利潤水平再次引起社會關注。
利潤結構由何組成?
存貸款利差是銀行獲取利潤的重要來源。同時,傭金收入和收費項目在銀行收入中比重逐步提高,理財產品也帶來不菲收益
中國銀監會此前發布的《2011年中國銀行業運行報告》顯示,去年商業銀行實現凈利潤1.04萬億元,平均資本利潤率20.4%,顯示出較好的盈利能力。
“實體經濟的發展為銀行業盈利創造了外部條件。”中國銀監會主席助理閻慶民認為,得益于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銀行業機構呈現出資本充足、資產質量良好、盈利持續增長的良好局面。
從收入構成來看,存貸款利差是銀行獲取利潤的重要來源。中國銀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商業銀行凈息差為2.7%,利息收入占比達80.7%。由于存在較大息差空間,銀行存貸款業務規模擴大的同時,盈利水平自然提升。
從年報數據來看,銀行的凈利差和凈利息收益率均持續增長。對此,農業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由于2010年下半年以來,央行連續多次上調基準利率,存款和貸款陸續進行重定價,但貸款平均收息率上升幅度高于存款平均付息率上升幅度,存貸利差進一步擴大。同時,農行加強了貸款定價管理,貸款定價水平有所提升。建行也表示,得益于信貸資源趨緊推升定價水平及存量貸款按加息后利率重定價,貸款收益率穩步上升。
傭金收入和收費項目在銀行營業收入中比重逐步提高,成為銀行利潤的另一增長極。中國銀行業協會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銀行業服務項目共計1076項,其中226項免費,占比21%;收費項目850項,占比79%。在銀行業服務項目中,個人業務服務項目共276項,其中個人有償服務項目196項,諸如跨行取款費、小額賬戶管理費、銀行卡掛失費等。
興業銀行披露的數據顯示,該行2011年實現手續費及傭金收入94.18億元,同比增長41.89億元,增幅為80.11%。而在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中,占比較大的項目分別是咨詢顧問手續費收入、銀行卡手續費收入和代理業務手續費收入。
此外,在2011年,商業銀行競相發行理財產品,也帶來不菲收益。數據顯示,2011年各商業銀行共發行22379款理財產品,較2010年增長97%。如浦發銀行2011年共開發理財產品844款,全年理財產品銷量同比增幅146%,為其帶來了可觀的銷售服務費、理財資產托管,以及保管費、管理費等。
利潤高增長原因何在?
利潤增長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經濟快速增長和銀行業務快速發展,經營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提升也增加了盈利能力
“從大量資本千方百計擠進銀行業這一現象看,銀行業的利潤率是很誘人的。”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銀行業的凈資產收益率較長時間高于社會平均利潤率,主要是存在資本流動障礙,管制利率為銀行保留了足夠的保護性利差。
中國農業銀行高級經濟分析師何志成認為,銀行獲得的高利潤是建立在擁有貸款議價權基礎上的,尤其在信貸資源相對緊張的時候,銀行的議價能力很強,貸款利率上浮成為普遍現象。
“銀行業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是錢掙得讓大家心服口服。”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表示,近年來我國仍以間接融資為主,銀行的高收入有其階段性原因,同時銀行業也有經營風險,其盈利水平嚴重受制于經濟波動。
“銀行業目前利潤的確比較高,但也不能說銀行業就是暴利。”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李若谷說,“2010年銀行業利潤為1.04萬億元,補充資本金就需要8000億元,銀行利潤絕沒有大家想象得高。”
深發展董事長肖遂寧認為,目前銀行業資產收益率只有1%左右,而一般制造業的這一指標達到5%甚至更高。他說,銀行業近年來利潤水平不斷提升,同管理水平提高,以及不斷創新、防范風險等有很大關系。
年報顯示,農行在2011年日均賺錢逾3.3億元,但農行行長張云對“銀行暴利”的說法并不認同。張云說,從2009年至2011年的數據來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率是13.02%、53.58%和25.4%,同期銀行業利潤增長率是15%、35%和36%,和工業企業基本一致。這說明,銀行業的利潤增長與實體經濟并沒有過多背離。
“銀行目前的利差不是普遍高于國際水平。”張云說,2004年我國銀行業利差為2.32%,2005年為2.34%,2006年為2.52%,2008年2.88%,2010年2.46%。“這表明,銀行實現高速增長并不是單純依靠利差得來。”張云說,利潤增長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經濟快速增長和銀行業務快速發展,經營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提升也增加了盈利能力。
“批評不無益處,它迫使銀行業決策者認真考慮改革的深化。”吳曉靈說,當前,我國實施新巴塞爾協議已箭在弦上,商業銀行發展從此將進入強資本約束時代。同時,利率市場化也是大勢所趨,市場競爭的加劇勢必導致存貸款利差不斷縮小,過度依賴信貸利差的發展模式將難以為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