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金刺梨產業的種植規模已形成燎原之勢
安順金刺梨產業漸成燎原勢
到2015年,種植面積20萬畝,產值15億元
安順無籽刺梨因其較高的營養價值、保健價值、商品價值和安順獨有,被安順人稱之為“安順金刺梨”。1991年被西秀區老落坡群眾發現后,當地農戶便開始自行扦插試種和擴繁。發展至今,已在安順市形成5800余畝的種植規模,按照安順市金刺梨產業發展規劃,今年種植面積將達到5萬畝,2015年達到20萬畝。當初名不見經傳的無籽野生刺梨現已成為安順市農業結構調整的主要經濟作物,種植規模已形成燎原之勢。
特色化:打好“安順獨有”這張牌安順無籽刺梨屬薔薇科落葉灌木,是普通刺梨的近緣種。自然生長在西秀區老落坡一帶,屬保存較好的具有開發價值的本地特有野生刺梨資源。
近幾年,安順市農業、林業、科技等部門從保護和開發利用本地野生資源的角度,對無籽刺梨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指導農戶進行初步種植嘗試,在西秀區和開發區十余個鄉鎮試種獲得成功,成為新一代水果,備受消費者喜愛,2011年市場零售價為每公斤40至50元。產品供不應求,讓農戶的種植積極性高漲。截至目前,安順市種植的5804畝無籽刺梨中,已掛果542畝,能采集枝條供繁殖苗木的有549.37萬株。
為打造好“安順獨有”的無籽刺梨這一產業,2011年11月18日,安順市召開推進安順無籽刺梨(安順金刺梨)產業發展大會。安順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建琨強調,安順金刺梨已種植多年,有種植技術、有銷售市場。要把安順這一“唯我獨有”的亮點做亮、做活。要抓住品牌創建、品牌營銷、品牌整合、品牌保護等環節,加大品牌建設力度,做好品牌延伸。
為牢牢把握無籽刺梨產業發展的主動權和主導權,安順積極開展標準化生產和地理標志認證保護,由市農委牽頭,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種源保護、品種審定、品種提純復壯、產品和質量技術標準、商標注冊等相關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規模化:2015年達到20萬畝安順市有關部門對發展無籽刺梨產業進行了有利因素和市場前景分析:無籽刺梨簡便易栽,栽植3年可掛果,始果期畝產約300公斤,按大面積發展后每公斤銷售價10元計,畝產值3000元,盛果期畝產約900公斤,畝產值9000元,經濟價值是玉米的10倍以上。進行深加工后,其經濟效益更加凸顯。因此,發展無籽刺梨產業有利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是推進石漠化治理和有害生物替代種植、促進生態環境改善的優選植物;同時還是貴黃高速公路沿線綠化、美化,提高景區特色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首選經濟作物。
鑒于此,安順市初步規劃,到2015年,無籽刺梨基地面積規劃將達到20萬畝,重點在清黃、貴黃公路沿線,黃果樹、龍宮風景區的鄉鎮,各縣區適宜種植區域,紫莖澤蘭生物替代區域和石漠化治理區域實施。初步形成貴黃公路沿線和黃果樹、龍宮風景區等旅游景區無籽刺梨觀光帶。
安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無籽刺梨產業發展,專門成立了“安順金刺梨”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市委常委、副市長劉旭任組長,下設產業發展辦公室。同時各縣、區相應成立“安順金刺梨”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制定安順金刺梨(無籽刺梨)產業發展規劃,并于日前以市政府的名義出臺了《關于推進安順金刺梨加快發展的意見》。《意見》擬定,從今年起,市級和各縣、區財政每年分別安排不低于200萬元的安順無籽刺梨產業發展專項基金。
2月18日至19日,為全面了解各縣區2012年無籽刺梨種植計劃落實情況,安順市農委和市林業局分別組成兩個檢查組到各縣、區進行檢查,各縣、區均按照市產業辦的要求,制定了實施方案,強化資金投入,宣傳發動群眾,落實種植面積,強力推進了階段性工作。從對金刺梨苗木基地實地檢查的情況看,現有苗木基本能滿足今年5萬畝的種植計劃。
產業化:著眼產品開發和競爭力提升“隨著金刺梨種植規模的擴大,靠銷售鮮果是無法為種植戶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的,必須對產品進行深加工,增加產品附加值,才能不斷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安順市金刺梨產業辦公室負責人、安順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李朝暉說。
據介紹,檢測分析,安順金刺梨富含SOD酶、葉酸、β胡蘿卜素、多種礦物質和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還含有對付白血病的天門冬氨酸,是一種防病養生的營養珍果。目前國外開發刺梨產品加工的國家主要有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這些國家主要以進口刺梨原汁為原料,加工果汁飲料或保健產品,對刺梨產品有比較強勁的要求。因此獨特的安順無籽刺梨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安順將依托市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品為核心的產業體系,著手開展安順金刺梨產業的創新研究、種苗繁育及加工的深度開發,打造無籽刺梨科技示范園建設、無籽刺梨種苗繁育工程、無籽刺梨特色新品種選育工程、無籽刺梨深加工項目、果農科技素質培訓工程等5個重點項目,項目總投資4300萬元。
到2015年,依托20萬畝安順無籽刺梨的種植面積,安順擬培育出特色無籽刺梨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1至2個,市級龍頭企業2至3個;建立無籽刺梨專業合作社10至15個,實現無籽刺梨產業年產值達15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