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再推“50條”助中小微企業融資
優先扶持新興產業
記者注意到,《意見》要求包括政府金融部門和相關部門建立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工作的協調合作機制。定期通報中小微企業融資情況,研究政策措施。鑒別并通報有融資意愿和償還能力、具備可持續發展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名單。
目前,我省有中小企業100多萬戶,個體工商戶超過300萬戶,均占全國總數的1/10左右。面對如此龐大的群體,《意見》對不同產業給予了傾斜,先滿足中小微企業符合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要求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業態項目的信貸需求,增加對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產品的中小微企業的資金支持。中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貸款平均增速。
《意見》同時敦促銀行業金融機構適當放寬風險容忍度,激勵基層從業人員積極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財政資金將通過貼息、政策擔保、風險補償、獎勵資助等方式,解決中小微企業對資金的過渡性需求。
民間資本參與農合等金融機構
《意見》要求,引導民間融資規范發展。各級政府金融工作部門要定期收集民間融資數據及其活動情況,建立有效的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引導民間融資逐漸走向規范、透明、科學發展的軌道。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機構等地方金融機構(組織)的設立和改制重組。
此外,“十二五”期間,全省將再組建一批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在滿足支農貸款的前提下,集中資金加大對縣域中小微企業的支持。未來三年內全省再增設一批村鎮銀行,實現全省地級以上市全覆蓋。重點支持在粵東西北地區和農業大縣設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此外,《意見》還要求,利用證券期貨、保險等,增強對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能力。
對中小企業上市開辟“綠色通道”
為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意見》還要求引導、支持成長性好、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業借助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市場實現直接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到香港上市。對中小企業改制上市開辟“綠色通道”,通過簡化審批程序、土地優惠、上市扶持獎勵等方式支持和引導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改制上市。
我省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將開展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試點,鼓勵各級政府出臺扶持獎勵等配套政策,支持園區企業改制掛牌,拓寬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融資及股份轉讓渠道。
《意見》要求,“十二五”時期小額貸款公司,鼓勵和支持省內各類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在欠發達地區發起設立小額貸款公司;對條件成熟的地級以上市試行委托審批或直接下放審批權。
郁南、三水農村金融經驗將推廣
《意見》還特別提及要求推廣云浮市郁南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經驗和佛山市三水區“政銀保”涉農貸款模式。針對涉農企業中有較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特點,創新金融產品,探索、推行林權和集體產權物業抵押貸款,解決集體企業抵押物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