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邊境60年禁區開始解禁
靠近深圳沙頭角、落馬洲的740公頃區域先解禁,港府邊境禁區土地規劃研究已完成
摘要:香港與深圳邊界處,位于蓮麻坑至沙頭角分段和米埔至落馬洲管制站分段740公頃邊境禁區,今日零時開始正式解禁。
奧一網訊 記者石秋菊 發自香港 香港與深圳邊界處,位于蓮麻坑至沙頭角分段和米埔至落馬洲管制站分段740公頃邊境禁區,今日零時開始正式解禁。香港市民進出這些地區,再也無須持俗稱為“禁區紙”的禁區許可證。
禁區大幅減至400公頃
在香港與深圳交界的邊境地區,有不少區域被劃作禁區,出入需要憑香港警方發放的禁區紙。邊境禁區最初于1951年設立,設緩沖地帶是為了讓香港保安部隊維持香港與內地之間邊境的完整,以及打擊非法入境活動和跨境犯罪活動。警方只會向有實際需要進入邊境禁區的人士簽發禁區許可證,以此對進出邊境禁區作出管制。
將這些禁區“解禁”一直是香港市民關心的議題。保安局副秘書長葉文娟昨天,保安局于2008年1月公布,將邊境禁區的覆蓋范圍由現時約2800公頃大幅縮減至約400公頃。縮減后的邊境禁區包括重新定線后的邊界巡邏通路及其以北的一幅狹長土地,和可供過境的地點,即各邊境管制站和沙頭角墟。從邊境禁區釋放出來的地區,將無須執行邊境禁區限制,包括禁區許可證的規定。
而解禁首個階段便是將“米埔至落馬洲管制站段”及“蓮麻坑至沙頭角段”的邊境禁區共740公頃土地被剔出禁區范圍,今天凌晨起開始生效。根據這個安排,包括香港塘肚、山咀村、新村、擔水坑等六條村將釋出禁區范圍,市民出入時再也不需要使用“禁區紙”,但新舊禁區之間,港府安裝了邊界閘口感應儀器,需要“拍卡”才能進出。
解禁區域開始建交通配套
在昨天的說明會上,葉文娟說,為確保邊境禁區的覆蓋范圍縮減后仍能維持邊界的完整性,政府須沿特區與內地邊界的個別地點設置主圍網和邊界巡邏通路的新段,以及沿整條邊界巡邏通路,西自米埔、東至沙頭角,興建一道輔助邊界圍網。
建造工程分四段進行,包括米埔至落馬洲管制站分段、落馬洲管制站至梧桐河分段、蓮麻坑至沙頭角分段以及梧桐河至蓮麻坑分段。蓮麻坑至沙頭角分段及米埔至落馬洲管制站分段的建造工程已完成。
葉文娟說,預計落馬洲管制站至梧桐河分段的建造工程,將于今年第4季完成;梧桐河至蓮麻坑分段的建造工程預計今年第一季開展,2015年第一季竣工。
港府表示,規劃署已在2010年完成邊境禁區土地規劃研究,并就從邊境禁區釋出的土地的交通配套作出建議。運輸署正根據有關建議,按個別地點的實際情況來設定合適的相關措施,并視乎乘客需求加強現有行駛沙頭角道的公共交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