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顯示小微企業面臨“三難”
【財新網】(記者 王莉)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與阿里巴巴集團2月8日聯合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2011年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地小微企業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企業經營成本上升、訂單減少和資金鏈緊張是沿海三地區小微企業面臨主要問題。
由于區域環境等因素影響,上述小微企業面臨困境在沿海三地具體表現上呈現差異。其中,經營成本升高對長三角小微企業影響最大。作為小微企業發展典型的浙江省,受成本上升影響尤為嚴重。高達80%受調研小微企業認為原材料和員工工資出現上漲。與2010年前相比,浙江省小微企業受到成本上漲壓力比珠三角、環渤海等地更加明顯。不少浙江省小微企業表示為降低成本,已轉向中西部或北方的成本較低、離原材料產地較近的地區建廠生產。
環渤海地區小微企業面臨的訂單形勢更加緊迫。數據顯示,該地區受調研小微企業中,認為受到市場競爭加劇影響的達到60%。不小微企業表示,當地市場受到來自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小微企業的爭奪。
環渤海地區接近60%受調研小微企業認為,2011年部分大企業效益變差后,也直接導致依靠其生存的小微企業訂單驟減。此外,環渤海地區小微企業主經營習慣依賴個體經驗以及人脈關系,對于電子商務等新興工具應用落后其他區域。同時該區域沒有形成像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那樣的產業集群效應,專業市場相對不發達,也抑制企業銷路。
在環渤海地區,客戶拖欠貨款現象也更趨嚴重。報告認為,環渤海地區多城市的小微企業主要業務是為當地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配套生產。而大中型企業通常在結算時強勢,其付款流程又復雜,回款漫長。經濟不景氣時,大中型企業同樣資金緊張,加上漫長的付款流程,會對供貨小微企業形成巨大資金壓力。而這些小微企業則選擇拖欠自己的上游企業進行緩解,使得資金壓力進一步傳導。
而珠三角小微企業盡管受成本升高影響,但是由于其勞動力成本上漲情勢較緩和相對穩健的融資理念,在沿海三地區中形勢較為穩定。
報告還認為,沿海三地區小微企業在融資上呈現明顯差異。其中,浙江省小微企業融資活動最為活躍,尤其是親友間借款更加頻繁;珠三角小微企業對融資最為保守,很多依靠自有資金周轉;環渤海地區小微企業主要通過親友借款及企業間賒賬來解決融資問題。
2011年7月、9月和12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與阿里巴巴集團,圍繞小微企業經營和融資現狀,分別對上述三地小微企業進行網絡問卷和線下走訪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