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索iPad商標一審敗訴 iPad恐遭禁售或改名
深圳新聞網訊 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簡稱深圳唯冠)和美國蘋果公司就iPad商標權的糾紛呈現擴大態勢,“戰火”從深圳“燒”到了北京、上海、徐州等地,盡管在很多人眼里iPad就是蘋果的產品,但商標法卻并不看誰的名氣響,“注冊在先”依舊是一條重要的游戲規則。
記者采訪了解到,深圳唯冠更是計劃擴大在全國范圍內對iPad商標的維權,而蘋果也可能面臨著數億甚至百億元的巨額賠付或禁售危機。
深圳唯冠向多地法院、工商起訴和申訴
記者從上海市浦東區人民法院獲悉,深圳唯冠已向上海市浦東區人民法院提起商標侵權訴訟,法院已受理,將在近期開庭審理。
深圳唯冠代理律師謝湘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目前深圳唯冠通過向法院提起訴訟和向工商管理部門提起查處申訴兩種途徑進行對iPad商標權的維權。
在法院訴訟方面,深圳唯冠已向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上海浦東法院提起了對蘋果iPad商標侵權訴訟,分別要求深圳市國美電器有限公司、深圳市順電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和蘋果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停止使用iPad商標。
另外,在工商查處方面,深圳唯冠已向北京、徐州等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要求對蘋果侵權iPad商標權的行為進行查處。北京市工商局西城分局已正式介入調查蘋果公司是否存在商標侵權一事,目前正在調查取證階段。如果蘋果公司侵權事實成立,將可能獲得“巨額罰單”。
蘋果在深圳索iPad商標一審敗訴
據介紹,深圳唯冠是香港上市公司唯冠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唯冠國際)在中國大陸的子公司,2001年在我國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獲得“IPAD”兩個商標的注冊。2009年底,英國IP公司和唯冠國際在臺灣的子公司即唯冠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灣唯冠)簽署了商標轉讓協議,臺灣唯冠以3.5萬英鎊的對價向英國IP公司轉讓旗下包括“IPAD”在內的所有商標。2010年2月,蘋果與英國IP公司簽訂了一份《權利轉讓協議》,英國IP公司以10英鎊為代價,向蘋果公司轉讓有關商標(即臺灣唯冠轉讓給英國IP公司的所有相關IPAD商標)的所有權利。
如今,iPad商標權的爭奪焦點就在于,臺北唯冠和深圳唯冠這兩個唯冠能否被視為一體?對于蘋果而言,臺灣唯冠和深圳唯冠均屬于唯冠國際的子公司,“IPAD”商標轉讓協議是唯冠國際的集體交易行為,雖然轉讓協議是臺灣唯冠簽訂的,但構成了對其的表見代理,蘋果此前曾要求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判令這兩個商標歸其所有。
但是,法院在審理后認為,商標轉讓合同系英國IP公司與臺灣唯冠簽訂,深圳唯冠沒有參與談判,也沒有授權他人處分其商標及訂立商標轉讓合同,且商標轉讓合同簽訂人與深圳唯冠之間的表見代理亦不成立,涉案的商標轉讓合同對深圳唯冠無約束力。從而駁回了蘋果的訴訟請求。
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劉春泉對記者表示,蘋果最大的漏洞就在于,臺北唯冠和深圳唯冠雙方并不能代表彼此。
據了解,蘋果在一審敗訴后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目前案件還在審理過程中。
深圳唯冠代理律師謝湘輝對記者表示,雖然從目前已有的相關材料分析,蘋果勝算不大,但蘋果可能會采取拖延戰術,令債務纏身的深圳唯冠顯得比較吃力。
蘋果iPad恐遭禁售或改名
事實上,蘋果iPhone產品在國內的商標權同樣也引起過爭議,只是最后以雙方達成和解告終。據漢王科技招股說明書顯示,2009年與蘋果簽訂了《商標和解及轉讓協議》,同意將公司在世界任何地方申請或注冊的所有和任何與“IPHONE”相關的商標出售予蘋果,蘋果向其合計支付365萬美元(約人民幣2494.6萬元)。
然而,從目前的情形看,深圳唯冠和蘋果尚未有和解的意向。
記者采訪發現,區別于此前向深圳和惠州法院提起的訴訟,深圳唯冠在向上海浦東法院提起的訴訟中,新增了“訴前禁令”申請,即在提起訴訟前法院責令侵權人停止有關行為的措施。這意味著,如果上海浦東法院頒布禁令,蘋果旗下標有iPad商標的產品將在上海遭到禁售。
“IPAD”商標
注冊轉讓始末
2001年,深圳唯冠在我國注冊“IPAD”商標
2009年底,臺灣唯冠以3.5萬英鎊向英國IP公司轉“IPAD”等商標
2010年2月,英國IP公司以10英鎊,向蘋果公司轉讓IPAD商標。
相關報道
來源:深圳商報
深圳唯冠告ipad侵權 蘋果或遭"天價"罰單
據北京晚報報道,在中國市場賣得如火如荼的蘋果iPad電腦,可能因為商標侵權面臨高額罰單。記者昨天上午從相關渠道證實,北京市西城工商分局已經就蘋果電腦商標侵權一事進行立案,目前正在調查處理中。如果蘋果侵權事實成立,將可能獲得“天價”罰單。
在“果粉”眼里,iPad就是蘋果的產品,怎么商標會變成別人的?據報道,蘋果2010年推出iPad產品之前,并沒有使用過iPad這一標識。成立于1995年的深圳唯冠公司在2001年取得了“iPad”的注冊商標專用權。2001年到2004年,深圳唯冠的母公司——臺灣唯冠獲得8個“iPad”相關注冊商標專用權。但蘋果方面不想對iPad名字有所更改,于是一家英文名稱為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Limited(縮寫:iPadL,以下簡寫為IP)的公司于2009年8月11日在英國倫敦注冊成立。2009年,IP公司與臺灣唯冠公司簽署協議,約定將商標轉讓給IP公司。
2010年,IP公司與蘋果公司簽署協議,轉讓所有其取得的“iPad”商標相關權益。同時,蘋果公司和IP公司向中國商標局申請大陸iPad商標的轉讓過戶,被中國商標局駁回。然而,就在按照中國法律iPad商標權屬并未發生轉移的情況下,蘋果公司在其生產的平板電腦產品上使用“iPad”商標,并向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市場銷售了上述商品。
2010年4月,深圳唯冠獲悉蘋果公司銷售標有“iPad”商標的平板電腦消息后,向蘋果公司提出深圳唯冠為涉案商標的真正權利人,并要求蘋果公司停止侵權、賠償損失。但蘋果公司沒有理睬,繼續在中國市場銷售印有iPad商標的產品。2010年6月,蘋果公司、IP公司向深圳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認為蘋果公司依法取得了涉案商標的專用權,要求確認其為涉案商標專用權人。2011年底,一審判決蘋果敗訴。蘋果不服,向廣東高院提起上訴,案件目前還在審理過程中。
據說,雙方爭議的焦點只有一個:即深圳唯冠到底有沒有把iPad商標賣給蘋果。在深圳唯冠看來,這個商標根本沒賣過;而蘋果則認為既然臺灣唯冠(總部)把iPad的全球商標權都賣了,iPad的中國商標自然也包括在內。
令蘋果始料未及的是,一審敗訴引發了全國工商部門的關注。因為如果iPad商標侵權成立的話,工商部門有權查處并進行處罰。
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唯冠方面于2011年初向西城工商分局進行了投訴。據說是因為西城轄區內有蘋果在中國的5個直銷點之一——西單大悅城蘋果店。西城工商已經立案受理。由于商標侵權案的處罰要根據非法經營額作為計算依據,已有報道稱,西城工商分局確定了2.4億元的罰款,因為蘋果提出異議,罰單被暫時壓了下來。據了解,盡管罰金沒有最終確定,但是蘋果面臨的處罰應該不是一個小數字。
而且,在蘋果深圳案件一審敗訴之后,各地工商局開始聯系唯冠方面,希望唯冠方面提供iPad商標權被侵犯的證明,以對蘋果的侵權行為進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