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回購重啟 降存準預期產生分化
【財新網】(記者 李雨謙)在經歷了資金異常緊張的1月之后,央行2月7日再啟正回購操作,之前市場已經形成的短期內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預期,也隨之發生分化。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對財新記者表示,“在大規模逆回購到期的背景下,依然重啟正回購操作,說明1月外匯占款數據將會好于預期,如果其正增長再次達到1500億至2000億,存款準備率下調預期短期內將會大大緩解。”
2月7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正回購操作,期限28天,交易量260億元,中標利率2.8%。同時一年期央票仍然停發。
由此看出,央行對市場資金量依然保持謹慎態度,并沒有出現明顯的政策轉向,由于貸款需求以及貸存比考核要求的限制,近期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依然存在可能性,但是,央行不得不考慮外匯占款這一因素,這將影響到存準率的調整。
平安證券研究報告稱,離岸相對在岸市場的升值預期升高至0.85%,預示1月至2月外匯占款可能回升至正常水平,1月外匯占款增長可能達2000億元。
中金公司最新利率周報也認為,1月中國外匯占款有望恢復增長,增量將達2000億元至2500億元人民幣,使得存款準備金率近期下調的迫切性降低。
1月以來,人民幣重拾升值預期,機構投資者持匯意愿可能將隨之下降,外匯占款或許將會增加,市場流動性也可能將會因此而大幅改善。目前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仍在正常水平保持穩定。而且,這是在公開市場已經出現凈回籠的背景下實現的。
由于2月公開市場到期資金僅有120億元,加之節前逆回購1830億也已于2月2日到期,意味著公開市場在2月已經出現了1970億元的資金凈回籠。
這說明隨著年末、春節因素的消失,市場流動性正從季節性偏緊狀態逐漸回歸,但僅憑此很難得出市場資金面已經實質寬松的結論。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財新記者表示,流動性改善主要是春節后存款重新回流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超額準備金集中釋放所造成的。同時,隨著人民幣升值的重新確立,1月外匯占款的重新正增長并不奇怪,但他對否能達到1000億以上深表懷疑。
魯政委對本月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預期并沒有改變。他認為,考慮到逆回購的資金年后需還給央行,而且市場對經濟下滑的擔憂不斷加重,預計2月仍需繼續下調準備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