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文化產業七大懸念:文交所何去何從?
來源: 光明日報
●懸念一:文化體制改革“兩大難點”能否攻克?
“下一步文化體制改革要努力在文藝院團和非時政類報刊兩大難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將文化體制改革全面推向深入,力爭在2012年基本完成中央確定的文化體制改革各項任務!”一年前,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宣部副部長孫志軍向記者們介紹了文化體制改革的進展,并宣布了文化體制改革的“路線圖”。2012年已悄然進入2月,文化體制改革“兩大難點”能否在今年攻克?
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去年進入“加速跑”階段,截至去年底,全國文化系統2102家承擔改革任務的國有文藝院團,已完成和正在進行轉制、撤銷和劃轉的院團達1176家,占承擔改革任務院團的56%,另有300家院團已經確定改革路徑,內蒙古、河南、湖南、江西、廣西、甘肅等省(區)的626家院團正在深入開展調研,完善配套措施,加快推進改革進程,有望在今年10月前全部完成轉制任務。共涉及全國約5000家報刊媒體、數百萬從業人員的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因其在行業內及全社會的廣泛影響,被認為是近兩年新聞出版單位體制改革的核心工作。非時政類報刊改革政治性、政策性強,按照統籌規劃、分類指導,突出重點、穩步推進的要求,新聞出版總署預計全國非時政類報刊將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轉企改制任務。
●懸念二: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將有哪些創新?
“文資辦”是個新詞。根據中央部署,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中央文資辦)去年已經正式成立,作為中央特設機構掛靠財政部,具體履行中央文化企業的出資人職責。國有文化企業資產兼有意識形態屬性和商品屬性,具有不同于一般經營性國有資產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新的一年,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會有哪些創新?怎樣結合文化特點進行國有文化企業資產評估,科學評估國有文化企業的資產價值?
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王家新介紹,按照十七屆六中全會的精神,中央文資辦將切實加強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實現對國有文化企業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的統一,實現資產、預算、財務管理的統一,責權利相統一。中央文資辦的使命是依托于相關財稅政策,通過國家扶持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國有資本金預算、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等杠桿手段,推動文化企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實現我國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懸念三:“文化保稅區”怎樣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文化保稅區”也是個新詞。去年11月18日位于外高橋保稅區的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在上海揭牌,同月,位于順義區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內的北京國際文化貿易服務中心正式開建——“文化保稅區”進入人們的視線。
像貨物保稅區一樣,“文化保稅區”也要為文化“走出去”提供一個新平臺;與貨物保稅區不一樣,“文化保稅區”又將有哪些“文化產業”的新服務和新內容?
據上海和北京的相關人士表示,“文化保稅區”將根據文化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及操作環節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困難和障礙,充分利用保稅區海關特殊監管區的區域優勢,爭取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尋求文化政策的有效突破與創新,為文化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提供便利渠道、節約費用成本,規避貿易風險、尋求發展空間。
●懸念四: 會有多少文化企業上市?
去年共有16家文化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今年又會有多少文化企業上市?2012年1月13日,證監會發審委通過了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申請,此后,一些網站及媒體也紛紛傳出將上市的消息。預計2012年僅國有背景的文化企業沖刺上市就有30家,“十二五”的后幾年,預計每年有30—50家文化企業上市,中國文化企業將迎來“上市潮”。上市為中國文化企業帶來做大做強的希望,同時也促使文化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優化管理,抗擊風險,做優做強。
●懸念五:深圳文博會能否再創新高?
20億元、200億元、500億元、700億元、800億元、1000億元,再到去年的1200億元,七年來深圳文博會的成交額一年上一個臺階。作為中國文化產業“晴雨表”和“風向標”的深圳文博會能否在今年5月再創新高?又將給中國文化產業帶來怎樣的驚喜?在文博會的舞臺上還將呈現哪些文化產業的新產品、新業態、新服務?
●懸念六:文化“走出去”能否有新的亮點?
2011年我國出口文化產品18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2%,創出新高。在文化產品出口中,視覺藝術品出口93.3億美元,增長36.4%,占同期我國文化產品出口的49.9%,為我國文化產品最大出口品種。但我們還應看到,在目前的世界文化市場上,美國占43%,歐盟占34%,日本約占10%,韓國占5%,中國僅占不到4%,這與我們國家作為一個文明古國的歷史地位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規模還很不相稱。2012年中國文化產品“走出去”能否有新的亮點?能否實現數量和質量的“雙提高”?人們拭目以待。
●懸念七:文交所何去何從?
去年“一窩蜂”上馬30多個文交所,而在去年11月底,國務院發布《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一批不具資格、不合規范的文交所將被清理整頓。2012年,文交所何去何從?文化與金融對接、文化金融創新如何才能走得合規合法?如何讓金融服務助推文化產業?這是年輕的文化產業要思考和面對的問題。(本報記者 張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