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成交冷清 房企新一輪洗牌開始
春節長假已經結束,而樓市長假成交小高峰卻沒有出現。春節假期,北京出現了三年以來首次“零成交”,而杭州則以成交1套商品房告終,為五年來最低。
受調控政策持續的影響,進入2012年以來,住宅成交快速步入寒冬。根據北京市住建委網站數據顯示,截至1月27日,北京新建住宅成交僅為4319套,二手房2510套,總成交量創造了網簽以來的最低值。同時,商品房住宅均價17560元/平方米,比2011年同期的22985元/平方米下調了23.6%。
相比一線城市樓市行情的 冷淡,南昌、合肥等一些二線城市樓市成交量比去年同期略有回升。但業內專家分析,在調控政策并無松動的背景下,局部地區的一些樓市回暖,只是“曇花一現”。
開發商陸續公布的2011年銷售業績顯示,在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增速大幅回落的情況下,開發商業績加劇分化,而房企洗牌,已悄然開始。
2011年12月19日,北京市住建委發文稱,北京東方時代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473家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質證書,有效期屆滿后未依法申請延續或工商營業執照已注銷。根據有關規定,已注銷上述企業的開發資質。對此,北京市住建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意味著這473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將不能在北京市進一步從事開發。一定程度上,這473家公司今后將在京城樓市消失。
此前,中房協與蘭德咨詢聯合發布《中國房企經營管理狀況(2011)》藍皮書,預計到2015年,將有30%房企被洗牌出局。房企消失潮并不只是出現在北京。武漢市房管局去年四季度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0月底,武漢共有在冊房地產開發企業1375家,同比2010年,房企數量減少了200余家。
對于房地產企業的加速出局,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表示,房企注銷潮、并購潮、退房潮等等,這些都是表象,背后是中國樓市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樓市暴利色彩正在逐漸褪色。一方面是投資投機性需求受到抑制,市場受到凍結和分流,銷售遇冷,庫存上升;另一方面是融資成本、拿地成本等提高,房企資金壓力巨大,現金為王漸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