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季度外儲降至3.18萬億美元
路透上海1月13日電---中國人民銀行周五公布數據顯示,2011年12月末外匯儲備余額為3.18萬億美元,較9月末下降206億美元,較上年末則增加3,338億美元.
路透并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計算得出,2011年12月外匯占款下降約1,003.3億元人民幣,為連續第三個月下降,并且降幅大增.
以下為市場人士的評論:
--華創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 華中煒:
中國的外匯儲備在2011年最後一個季度出現下降,考慮到資本外流的因素,這就并不令人驚奇.另外,人民幣的的貿易結算安排也是導致外匯儲備下滑的一個因素.
從長期來講,外匯儲備規模可能進一步增加,但大幅增加是不大可能了.事實上,2012年上半年,中國外儲將繼續下降.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 鄂永健:
12月外匯占款下降速度超出預期,主要因為人民幣貶值預期升溫,以及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資本外逃所致,悲觀的市場情緒并放大了這些不良因素的影響.歐債危機解決之前避險情緒都難以消除,資本外逃壓力依然存在,加上人民幣自匯改以來累計升值已較多,因此人民幣貶值壓力仍大.
央行在人民幣中間價上已經給出措施,比如在貶值預期下將中間價設置比較高,所以前期總是出現"跌停".
外匯占款繼續減少的可能性不大,央行持續拉抬中間價區間已釋放出明顯的政策意圖,且中國經濟并未如市場預期般悲觀.同時,人民幣貶值不會持續.如果市場認識到做空人民幣不會成功,就不會存在這種大規模資本流出的發生,只是升值速度會放緩.
--招商銀行高級分析師 劉東亮:
外匯占款下降挺驚人的,大家最先想到的是資本流出.外匯占款下降中資本流出究竟占多大比重目前還很難判斷,因為12月市場結匯的意愿不是很強,很多企業持有外幣不結匯,外匯占款下降也可能有這個原因.外匯儲備下降可能有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原因,12月見到幾次比較明顯的干預,這是需要動用外儲的,流出肯定存在,但規模還需要考察.
12月底後,人民幣匯率走勢趨於穩定,再次出現升值預期,可能1月份的數據不會那麼難看,但也要看外部環境,假如歐債危機進一步惡化,資本流出可能會加劇.
--西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王劍輝:
我們覺得有一定外資回流的跡象,這不一定是熱錢,應該是原來各種各樣的資本,該數據已呈現趨勢性回落的跡象,但12月份又有特殊的原因,主要是歐債危機影響到國際市場的流動性,年末償付高峰期到來,一些資金回到歐洲和美國.
從中國來講,在過去20多年的時間里,我們對以FDI為主的直接投資有著很強的依賴,但其實依賴的高峰已經過去了,現在中國經濟發展逐漸完善和發達,可以投資的領域也不是很多,外資的錢對中國不是那麼的有價值了,現在的中國央行并不需要特別為穩定外資回流而引導人民幣升值,現在最好是穩住,再看看未來幾個月的趨勢,然後決定人民幣的走勢.
另外,外匯占款大幅度下降,這直接造成基礎貨幣投放的減少,我覺著從經濟需要上來講,第二次降存款準備金率,宜早不宜遲.貨幣政策調整要看經濟的需要,其實經濟低點在去年四季度和今年的一季度,貨幣政策時滯六個月左右,現在經濟正處於放緩的通道,應該適時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相關背景**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今年將保持"穩健"貨幣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會議稱,要確保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中國要確保明年經濟平穩增長和社會穩定,保持宏觀調控政策和整體物價水平"基本穩定".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稱,2012年物價形勢將有所好轉,但對於抑制物價上漲過快也不能放松,還需合理管理通脹預期;至目前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工具可松可緊,貨幣政策調整空間一直比較大.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稱,中國2012年已經明確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并因時因勢進行預調微調.他表示,經濟增速將面臨下行壓力.從全國來說,一季度可能比較困難.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12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4.1%,為2010年9月以來最低水平,且為去年7月觸及6.5%的三年高點後連續第五個月回落.路透調查中值為上升4%.(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