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巖古鎮(zhèn)——流淌在青石板上的屯堡歲月
青巖是一座陽剛的古鎮(zhèn)。它興起于驛道,成形于軍屯。明初中央王朝為了控制西南邊陲,于洪武六年(1373年)置貴州衛(wèi)指揮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驛道。因為青巖位于廣西入貴陽門戶的主驛道中段,于是在驛道上設置傳遞公文的“鋪”和傳遞軍情的“塘”,于雙獅峰下駐軍建屯,史稱“青巖屯”。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30萬大軍遠征滇黔,大批軍隊進入黔中腹地后駐下屯田,“青巖屯”逐漸發(fā)展成為軍民同駐的“青巖堡”。其后數(shù)百年,經(jīng)多次修筑擴建,由土城而至石砌城墻、石砌街巷,有了現(xiàn)在的青巖古鎮(zhèn)。無論是雄踞關隘的定廣門城樓,還是古城墻上的斑駁殘跡,都能使人聯(lián)想當年古鎮(zhèn)作為軍事要塞重兵屯集的雄姿。
青巖,是一座由青石筑就的古鎮(zhèn)。漫步在古鎮(zhèn)的街道之中,滿眼見到的都是青青的石板、石墻、石柱、石瓦、石井和鋪路的大青石,搭建起了古鎮(zhèn)堅強的骨架。蒼然的青石也帶來了撲面而來的盎然古意。古鎮(zhèn)并不大,僅3平方公里左右,但縱橫交錯的石巷讓人時時迷失,一不小心就跌入歷史的深邃。
青巖,是一座包容寬厚的小鎮(zhèn),令人稱奇的“一鎮(zhèn)四教,各念各的經(jīng)”,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在小鎮(zhèn)里皆有信民,相安共處。也許是這諸神的齊力護佑,讓小鎮(zhèn)在時光的洪流中安好地保留了眾多明清古建筑,共有九寺、八廟、五閣、三洞、二祠、一宮、一院等37處,在鎮(zhèn)內交錯密布。若是第一次來青巖,狀元府的故事、萬壽宮的木雕、慈云寺的石刻、迎祥寺的香火,都是不可錯過之處,最簡便的法子便是沿著主街兩側指示牌一路尋去,皆是驚喜。
600多年的歲月無聲滑過,城墻的垛口上還能依稀聽見金戈鐵馬的嘶鳴,滿城的商幡招展已是俗世的繁華熱辣。游客的來訪讓古鎮(zhèn)再度熱鬧起來:滿街俯拾皆是“青巖豬腳”、“玫瑰糖”、“老臘肉”誘人口水,山貨時鮮、酒肆茶鋪、古董工藝、百貨雜陳,仿佛又回到了驛道上商賈云集的舊時光,只是不經(jīng)意間仍會瞥見那些陳舊古老的石柜臺和木柜臺,泄露了古鎮(zhèn)悠遠的身世。